新证网

标题: 三坊七巷2期彩绘工程通过验收壁画现往日风采 [打印本页]

作者: anyishang    时间: 4 天前
标题: 三坊七巷2期彩绘工程通过验收壁画现往日风采

林聪彝故居中栩栩如生的瑞兽“獬豸”

水榭戏台影壁上的《荔枝换绛桃图》,取材于著名闽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三坊七巷的爱情故事。

福州新闻讯 林聪彝故居里栩栩如生的瑞兽“獬豸”,水榭戏台上讲述唯美爱情的壁画,小黄楼中唐代名将郭子仪拜寿的牌匾,这些美轮美奂的壁画彩绘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在修复过程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昨天上午,记者随来榕验收三坊七巷二期彩绘保护修复工程的国家文物局专家,走进数座深宅大院,实地感受咱们福州“老祖宗”的绝活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4处壁画通过验收

据介绍,三坊七巷不少老院落的墙壁上均绘有壁画,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壁画损坏比较严重。2008年8月开始,三坊七巷管委会启动了对三坊七巷古建筑壁画的保护修复项目,邀请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专家参与项目实施,并委托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项目实施中,专家们通过对三坊七巷壁画传统制作工艺的研究,抢救性地修复了一批壁画及灰塑,目前已完成林聪彝故居、二梅书屋、小黄楼、水榭戏台等4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90余平方米壁画的修复。昨日,国家文物局专家这4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的壁画修复表示满意,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走进林聪彝故居正座一进院,南面照墙上的古代瑞兽“獬豸”彩绘栩栩如生,这是此次修复项目中单幅面积最大也是难度最大的壁画之一。在二梅书屋、水榭戏台、小黄楼,除了精美的壁画彩绘外,记者还看到马鞍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墙下方的檐体浮雕,这就是福州传统技艺“灰塑”。上面绘有人物故事、花卉、飞禽、走兽等。灰塑之外,也有只用彩绘技法绘制的博古器物、春草、如意、祥云等,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年内再修复13处

据悉,三坊七巷彩绘保护修复工程共分三期,一期工程主要是对林聪彝故居、水榭戏台、二梅书屋等三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复工程的残存壁画进行补绘,于2008年年底完工。二期工程从2009年7月持续至2010年12月,包括对上述三处古建筑及小黄楼进行缺失壁画绘制和少量补绘。截至目前,陕西专家们已完成了“三坊七巷古建筑现存壁画的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及“三坊七巷古建筑部分缺失壁画标识性绘制设计、实施项目”两个阶段的工作。

背后的故事

林聪彝“獬豸”彩绘:

靠后人记忆修复 经历几十次修改

据介绍,“獬豸”图案是明末作为大理寺衙署住所地的见证,但在20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08年彩绘修复工程开始前,墙面斑驳脱落,图案早已模糊。文物专家只能隐约辨认出一动物形制的轮廓,也无法找到画面内容的相关依据。有关方面请来了林聪彝第四代后人林桢墉对“獬豸”图案进行回忆、描述。根据林桢墉的描述,对“獬豸”牛体、腾空、暗红色、身上火苗等描述,并参照15幅麒麟绘画资料,画出轮廓后再交由林桢墉审查,经过几十次的修改,“獬豸”才最终成形。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画师刘印泉告诉记者,修复采用传统工艺,采用了朱砂、暗红两色,历经15道的晕染工序,借鉴、模仿闽南风俗画的特点,历时近1年多,终于完成了这幅长5米、高4.8米的宏伟巨制。站在这只不怒自威的“獬豸”前,一股庄严、敬畏之气扑面而来。 “獬豸”两侧是墙裙壁画,按考证内容复原,按明朝公堂的形制绘有包公生平故事、案例等,包括《嫂送三郎去读书》《三郎独宿汴河桥》《公人错打包知县》等,这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些彩绘用墨汁绘制,青花瓷蓝套底,色彩淡雅、清新。

材料颜色有讲究:

贝壳灰、糯米浆、鸡蛋清都派上用场

“福州气候潮湿,夏季炎热,阳光直射让不少户外壁画容易脱落掉色。如何保存原貌加以修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修复研究部主任杨秋颖坦言。

三坊七巷是我国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很多建筑工艺精湛,风格各异,需要高水平的工匠和原汁原味的修复手段。为了保持老建筑的原汁原味,专家们可是费尽心思琢磨传统的工艺,比如说糯米浆,还有白醋、鸡蛋清这些东西都用上了。

杨秋颖告诉记者,福州传统建筑上的灰塑,都是贝壳灰做的,像做一头小狮子大概要用10公斤贝壳,制作贝壳灰的贝壳一定要大海里的贝壳才行,贝壳晾干后先用火烧,再磨成粉。还要在里面加一些细沙子、白醋、盐搅拌均匀,最后加上麻毡。

“盐加进去,会让贝壳灰做成的灰塑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加快变硬;而麻毡是全天然的材料,从树上剥下来敲打而成,会让做好的灰塑不会开裂。”刘印泉说。三个易被男士忽略的健康问题






欢迎光临 新证网 (http://www.zgxzc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