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年报季的逐渐落幕,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浮出水面:在业绩发布会上,大部分国有行和股份行并未就单一大模型的应用和效果进行大肆宣传。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近日,财联社记者从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出于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有关部门对大型商业银行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不得过度宣传单一大模型的使用情况,而应更加注重自主、自研能力的培养。这一消息得到了至少三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人士的证实。 “我们确实接到了内部通知,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在宣传单一大模型方面要有所节制。”某全国性商业银行办公室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他进一步解释,这主要是因为银行手中掌握着大量敏感的金融数据,在信息安全方面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任何可能的数据泄露风险。 某银行知情人士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有关部门更希望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大模型领域加大自研、自主的力度。他认为,自研模型不仅更符合银行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还能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提升银行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这一趋势在江浙沪地区的上市银行中也得到了印证。某江浙沪上市银行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证实,相关部门对银行大量宣传使用单一大模型的情况非常关注,并亲自通知董事长、行长级人士要求慎重对待,相关信息不能随意对外发布。 在3月底至4月中上旬期间,财联社记者参加了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商行的2024年业绩说明会。在会上,虽然很多高管都谈及了金融科技、大模型对银行效率的提升作用,但明确点名单一大模型应用情况的情况却非常罕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依然在持续加大。根据年报信息,2024年国有六大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125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以285.18亿元的金融科技投入位居榜首,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也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事实上,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金融大模型方面都有着长足的投入和积累。”某国有大行研究员表示,很多银行的自研模型已经相当成熟,引入单一大模型后也不过是多了一种选择而已。他认为,数字化、智能化依然会是银行业未来的大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必须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自研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随着数据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和自研能力的逐步增强,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金融大模型领域的发展策略正逐渐从依赖外部模型转向自主研发和创新。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能更好地保障客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权益。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