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轨道上,一场富有浪漫色彩的“太空牵手”精彩上演。6月6日14时48分,这一历史时刻被铭记,嫦娥六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实现了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仅仅过了36分钟,即15时24分,月球样品容器便被安全无误地转移至返回器中。 此次成就是我国航天器在嫦娥五号之后的第二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在此领域技术的日臻成熟。 嫦娥六号探测器由四大部分构成:轨道器承载着地月间的运输使命,被誉为“地月巴士”;着陆器则肩负着落月、采样封装及科学探测等重任;上升器负责将珍贵的月球样品从月面携带起飞;而返回器则担当着将月球的“土特产”安全带回地球的关键角色。 将月球“土特产”护送回地球的过程,需先经由“地月巴士”的转运,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为“太空牵手”,专业术语即为交会对接。在中国航天领域,交会对接技术已日趋完善。此前,在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我国航天器已在近地轨道成功进行过数次交会对接。 然而,与近地轨道的交会对接相比,嫦娥六号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面临着更多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专家李天义指出:“受限于地面测控能力、月地返回窗口、能源及光照等条件,嫦娥六号的交会对接必须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据悉,此次交会对接存在两大技术难点:对接精度的高要求和捕获实时性的强要求。为确保对接和转移的顺利进行,研制团队在嫦娥六号发射前已进行了充分的地面试验。 与载人航天任务中使用的对接机构不同,嫦娥六号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这一设计类似于运动员接力时手握接力棒的动作,因此被专家们亲切地称为从“太空之吻”到“太空牵手”的转变。 在整个过程中,嫦娥六号上升器自6月4日上午从月球背面起飞后,经历了多个关键阶段,最终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在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相对位置达到特定点时,通过精确的近程自主控制,两器逐渐靠近并完成了轨道交会。 嫦娥六号轨道器配备的K形抱爪在对接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旦对准上升器连接面上的连杆,抱爪便会收紧,实现两器的紧密连接,从而完成这次精彩的“太空牵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高难度的“太空牵手”中,微波雷达技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专家表示,微波雷达在月球轨道上再次牵起了“太空红线”,为嫦娥六号两器的成功对接提供了精确导引。 随着后续操作的进行,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与上升器分离,并进入环月等待阶段。之后,它们将选择合适的时机启程返回地球,经历多个关键步骤后,最终按计划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为人类带回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