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官方公告显示,上市委员会已定于2024年6月20日上午9时,召开本年度的第11次审议会议。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审议浙江太湖远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业界简称“太湖远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上市申请。 据招股书披露,太湖远大是一家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深耕细作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仅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还荣获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称号。公司主打产品包括“太湖远大”品牌的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化学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等多种线缆材料,并且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然而,从财务数据来看,太湖远大虽然近年来营收与净利润持续增长——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10.71亿元、13.92亿元和15.24亿元,净利润也从4589.56万元增长至7745.7万元——但其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却连续三年为负,分别为-2.07亿元、-1.51亿元和-1.66亿元。即便在剔除票据贴现影响后,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仅为小额正数。太湖远大在报告中指出,这主要是由于经营性应收项目和存货增加等因素所导致。公司警告,如果未来经营现金流情况无法改善,且无法通过外部融资来筹措资金,其营运资金周转可能会面临风险。 在股权结构方面,招股书显示,赵勇、俞丽琴和潘姝君三人合计持有太湖远大44.70%的股权,构成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人间存在亲属关系,并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从而确保了对公司的有效控制。 此次IPO,太湖远大计划募集资金约3亿元,其中1亿元将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余下的资金将投向一个重大的产业化扩建项目——特种线缆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该项目预计将新增多条生产线,涵盖从低压到高压的全系列过氧化物可交联电缆料,以及新能源特种材料。 但值得关注的是,太湖远大在高压及超高压过氧化物可交联电缆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尚处于研发阶段。公司坦承,如果相关技术无法按计划研发成功,或者新产品的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那么该募投项目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太湖远大的上市之路,无疑将为其自身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为高分子材料行业以及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活力。然而,面对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双重挑战,太湖远大需稳步前行,以确保其长期稳健的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