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晶亦精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亦精微”)及其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的请求,标志着这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科创板IPO进程正式告一段落。7月2日晚间,上交所发布了关于终止对晶亦精微IPO审核的决定,这一决定距离其申请受理仅不足一周时间。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晶亦精微,对方回应称:“具体动向可参考后续公司公告。”晶亦精微专注于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其核心产品为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及其配件,是国内CMP设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晶亦精微的IPO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交所对其经营独立性和研发能力提出了质疑,成为其IPO进程受阻的关键原因。晶亦精微的前身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以下简称“四十五所”)的CMP事业部,控股股东四十五所作为实控人中国电科集团的下属事业单位,与晶亦精微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关系。 根据招股说明书,四十五所直接持有晶亦精微33.84%的股份,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烁科精微科技合伙企业间接控制部分股份,合计控制比例达到42.85%。此外,中国电科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电科装备和电科投资,进一步巩固了对晶亦精微的控制权,合计持股比例高达81.90%。 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不仅引发了市场对晶亦精微经营独立性的担忧,也体现在人事安排和信息系统使用上。晶亦精微的总经理、董事李婷曾担任四十五所副所长,且有多名员工从四十五所CMP事业部转入晶亦精微。在信息系统方面,晶亦精微目前使用的部分信息系统由电科装备无偿授权,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独立性的质疑。 业务和技术层面,晶亦精微同样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电科集团的依赖。公司曾使用股东授权的商标开展业务,并长期租赁四十五所的房产用于研发、生产和办公。在技术领域,晶亦精微的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均来源于四十五所的出资和授权。 除了经营独立性问题,晶亦精微的业绩高度依赖单一客户——中芯国际,也是其IPO受阻的另一大隐忧。报告期内,中芯国际一直是晶亦精微的主要客户,销售收入占比持续高位,最高时超过70%。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增加了经营风险。 尽管晶亦精微在财务上表现出较强的成长性,但产品单一和客户依赖两大问题不容忽视。数据显示,CMP设备销售额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长期保持在97%以上,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同时,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也限制了公司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晶亦精微的IPO终止并非个案。近期,包括沃太能源、飞潮(上海)新材料、中欣晶圆、尚阳通等多家公司也在科创板终止了IPO申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单月内已有106家拟上市企业撤回IPO申请,创下单月新高。上半年,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合计有296家IPO终止,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量。 私募基金高级投资经理刘畅(化名)向记者分析指出,IPO监管收紧与二级市场行情低迷密切相关。通过收缩新股发行,可以减少市场资金认购压力,稳定大盘中的公司股价,并避免资质不健全的公司进入市场流通。 对于晶亦精微而言,虽然科创板IPO之旅暂时告一段落,但其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探索与努力并未停止。未来,晶亦精微或将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经营独立性、拓展客户群体等措施,为下一次资本市场之旅做好准备。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