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和生物(06998.HK)发布了一则重磅公告,宣布将通过合并方式收购亿腾医药。合并后,原亿腾医药股东将占据合并公司77.43%的股份,而原嘉和生物股东则持有剩余的22.57%股份。这意味着,亿腾医药的实际控制人倪昕,这位同时也是亿腾医药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将成为新公司的控股股东。 在A股市场,这类交易通常被视作“借壳上市”,即一家体量较小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另一家公司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原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持有的股权少于原标的公司的实控人,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变更。然而,在上市难度相对较低的港股市场,“借壳上市”的情况并不常见。 此次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的合并,更是港交所设立18A规则以来的首例反向收购案例。那么,亿腾医药能否借此机会圆其上市梦呢? 亿腾医药:上市之路困难重重亿腾医药成立于2001年,由倪昕出资设立。作为一家CSO(合同销售组织)企业,亿腾医药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取得海外医药大厂的产品权,然后在国内组建销售团队进行代理销售。 目前,亿腾医药在售的药品主要有稳可信、希刻劳、亿瑞平三款,其中稳可信和希刻劳是收购自礼来的成熟抗生素产品,亿瑞平则是收购自GSK的新一代ICS雾化吸入制剂。然而,随着医疗行业改革的推进,亿腾医药也在寻求转型,一边继续收购成熟产品,一边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 尽管在2022年,亿腾医药实现了20.74亿元的收入和3.06亿元的净利润,但公司的收入增长却显得乏力。此外,其主要产品都是专利到期的原研产品,这也成为其上市的重要障碍。自2020年9月以来,亿腾医药先后5次提交上市资料,但至今仍未能顺利发行。 同时,亿腾医药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了多轮融资,合计融资达2.68亿美元,涉及的投资机构包括泰康投资、红衫中国、汉鼎亚太等。然而,随着公司资产负债率的高企和短期借贷压力的增加,亿腾医药的股东退出及企业融资需求都愈发迫切。 嘉和生物: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与亿腾医药不同,嘉和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的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从事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以及血液肿瘤等肿瘤领域的创新药开发。然而,尽管公司曾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但至今其产品仍在推进商业化中,未能为公司带来收入。 自2018年公布财务数据以来,嘉和生物已累计亏损超过62亿元。受公司研发、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产品商业化前景不明朗的影响,嘉和生物的股价在上市后也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 合并背后的考量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的合并,或许正是出于各自的难处和考量。对于亿腾医药而言,这次合并无疑是一个上市的好机会;而对于嘉和生物来说,则可能希望通过这次合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推动其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然而,这次反向收购能否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呢?在港股市场,“壳资源”的价值并不高,且随着A股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借壳上市”的交易也在大幅减少。因此,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的合并能否成功,还需要看双方能否实现真正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 结语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的合并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双方能够携手共进,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