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一系列重大项目陆续破土动工,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月17日,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公司黄骅港务煤炭五期工程项目全面开工。该项目建成后,黄骅港务的堆存能力将新增54万吨,煤炭年通过能力将增加5310万吨,煤炭运输能力也将从每年的2.1亿吨提升至2.6亿吨。同时,位于盐城市大丰区东北方向海域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也已全面启动建设,这是我国当前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此外,在新疆地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以及喀什地区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也在近期同时开工建设。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效投资重在“有效”,即能够带来高质量产出、高水平绩效的投资。中央企业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不仅能够在投资形成过程中带动投资需求,还能够在投资形成后持续产生新的生产性消费需求,同时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的增量供给。作为我国稳增长扩投资的重要主体,中央企业通过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强牵引力、长远利益的重大项目,将有力支撑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政府工作的十大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即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也在3月17日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强调,要更好发挥中央企业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企业制订科学合理、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同时,要推动企业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两重”“两新”(即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一批具有强牵引力、长远利益的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表示,科学合理、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是国资央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具体体现。科学合理要求企业基于实际能力、行业周期、市场环境来制定目标,避免因脱离实际而导致风险积累;有挑战性则要求企业激发内生动力并突破发展瓶颈,避免因循守旧而抑制创新动力、错失发展机遇。 记者从多家中央企业获悉,加大有效投资与设备更新力度已成为他们2025年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倍加珍惜“两重”“两新”以及积极发展银发经济等政策机遇,在机床领域进一步推动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不断提升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则表示,公司将推动更多高质量订单落地,盯紧城市更新、水利水网、环境保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业务增量。同时,公司将围绕“两重”“两新”建设项目清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释放政策叠加效应。 为确保2025年新的投资质量和效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也明确了工作重点。公司将切实抓好先进装备制造业务,更好发挥在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同时抓好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业务,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此外,还将切实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朱昌明表示,随着中央企业一批具有强牵引力、长远利益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从短期来看,这些项目带来的乘数效应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从中长期来看,则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