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北京银行正以坚定的步伐,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近日,霍学文现场分享了北京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卓越成果与未来展望,揭示了该行如何以数字化转型统领“五大转型”,推动业务、技术、数据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1.0阶段的圆满收官,并集中体现为“三个全方位升级”。 技术能力全方位升级,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石 北京银行深知技术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因此,该行在夯实技术底座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打赢统一数据底座、统一金融操作系统、统一风控平台“三大战役”,北京银行实现了数据要素在银行内的自由流转,打破了系统壁垒,推动了投产时间的显著降低和研发交付产能的大幅提升。同时,该行还变革了科技管理机制,通过“京征程”实现科技项目敏捷交付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管理,大幅提升了科技研发效率。在科技投入方面,北京银行更是毫不吝啬,2024年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4.6%,处于同业较高水平,行内科技研发人员和北银金科“两支队伍”人数均超千人,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业务模式全方位升级,打造数字化新打法 在业务模式方面,北京银行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过去三年来,“数智决策、场景获客、流量经营、体验至上、协同增效、生态链接、价值共创”等理念已经深度融入了北京银行人的血脉,形成了一系列数字化新打法、新战法、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北京银行的智慧决策水平大幅提升,通过积极打造零售、对公、金融市场、运营、风控、科技、经营“七大水晶球”,赋能全行从“经验决策”向“数智决策”转变。 秉持“All in AI”理念,构建AI应用新体系 当前,AI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百行千业,也重塑着未来银行的形态。北京银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秉持“All in AI”理念,积极构建“三大体系”:一是构建“大模型+通用机器学习模型”一体双擎驱动的技术体系,自研百亿级参数“京智”大模型,完成DeepSeek全系列模型本地化部署,打造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全行员工提供“实时在线、人人可用、简单好用”的AI工具箱;二是构建“AI+”场景应用体系,推动AI率先与办公、客服、资金交易、财富管理、风控等高价值场景结合,让AI赋能的成果更加可感知、可量化;三是构建多方参与的生态伙伴体系,坚持开放合作,与多家机构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金融”场景应用,同时积极服务人工智能企业发展。 AI驱动成效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能、创造价值 通过AI技术的深入应用,北京银行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能、创造价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远程客服领域,推出银行业首个线上化、智能化AI协呼服务,日均释放一线坐席工作时间,提高坐席工作效率;在科技研发领域,提供代码补全、技术问答等智能能力,提升研发效率;建立“RPA机器人工厂”模式,累计部署自动化流程,执行任务,节省大量人工。同时,北京银行还打造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如小京搜索系统、“京信妙笔”智能报告工具等,显著提升了员工效率。在价值创造方面,北京银行推出手机银行“i智配”、AI交易员“京行小金”等创新产品,覆盖大量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并打造普惠全流程风控体系,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建立智能化营销模式,提前完成“千亿行动”目标。 未来展望:深化AI应用,开启金融新形态 展望未来,霍学文表示,北京银行在AI应用方面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AI与“123456”战略布局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成为北京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夯实AI基础能力,持续完善“大模型”+“小模型”基础体系,加强前沿AI技术引入,积极应对AI带来的风险挑战;三是深化AI赋能应用,重点打造“人+机器”的协同办公模式、“超自动化”的业务处理模式等“四种模式”,让“AI Banking”成为北京银行未来金融新形态;四是筑牢AI人才根基,加强AI在全行的推广,让每个员工都成为AI的受益者、践行者、推广者。 北京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和AI应用方面的卓越成果与未来展望,不仅彰显了该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信北京银行将在未来金融领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