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与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当下,体育消费场景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高楼屋顶的攀岩馆到废弃矿山的越野赛道,再到虚实结合的虚拟体育赛场,一系列“体育 +”新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为体育爱好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更为体育消费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 年 11 月 28 日,2024 上海体博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幕,现场观众通过 VR 眼镜体验虚拟搏击的场景,仿佛预示着体育消费新纪元的开启。2025 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2 月 10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更是为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指明了方向。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与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2024 年体育消费报告》显示,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正持续推动着体育消费场景的创新。雪场冰场、山川江河等自然环境为体育消费提供了广阔舞台,而体育赛事活动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则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与商业、文旅的深度融合,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 屋顶攀岩:高楼之上的极限挑战在深圳这座高楼林立、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屋顶攀岩”这一新兴攀岩项目迅速兴起并风靡,成为攀岩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屋顶攀岩”通常选址于大厦顶楼的天台或高楼的露天场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爱好者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真实感和刺激感。同时,相较于传统攀岩场馆,屋顶攀岩场所租金低廉,成本可控,为创业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预期。 2024 年 12 月 28 日,2024 全国岩馆联赛总决赛在深圳南山华瀚科技大厦蓝天攀岩馆举行。这座位于楼顶户外的攀岩馆,依托大楼立柱空间因势而建,攀爬面积达 2400 平方米,是普通攀岩馆的 10 倍左右,也是目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攀岩综合馆。而且,这里每平方米租金只有普通攀岩馆的一半。 深圳市攀岩协会秘书长、蓝天攀岩创始人陈俊介绍,大厦的 12 根立柱与整栋大厦的承重柱相连,直连地基,具备发展攀岩运动的先天安全条件。南山蓝天攀岩馆定位为综合大馆,除了青少年攀岩培训,还能满足年轻人休闲运动的需求。在举办比赛的同时,场馆 2/3 的空间可日常营业,使用效率极高。从 2024 年 4 月开业到年底,该攀岩馆已举办多场比赛,日均客流量达 400 人次。 新体育场景吸引了新消费群体。这家攀岩馆拥有 3 条标准速度道和 4 条青少年标准道,丰富的赛道设计刺激了运动员提高攀岩水平,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体验,甚至香港的岩友也慕名而来。除了小学员,还有不少“70 后”“80 后”资深岩友重拾爱好,在这里感受攀岩的魅力。一位消费者评价道:“在大楼中攀岩的设计太新颖了!攀登至攀岩墙顶端,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深圳现代化大都市的全貌尽收眼底,内心充满成就感。” 矿山骑摩托:生态修复与体育消费的完美融合在拓宽体育消费场景、发展体育消费产业的过程中,协调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近年来,一些地区将生态修复与保护融入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5 年 1 月 18 日,在湖北黄石熊家境流浪矿山度假区举办的“新春多喜乐·奋斗正当时”民俗文化活动暨摩托车越野挑战赛上,越野摩托车的轰鸣声与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 湖北黄石熊家境流浪矿山度假区占地约 1.6 万平方米,当地群山环绕、空气清新,设有特色民宿、星空露营基地、火车头商业区、滑翔伞基地、高山速降、越野摩托车等多种文旅休闲场地。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工矿废弃地,堆积着大量废弃石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023 年,黄石将这处工矿遗址活化利用,融入矿冶文化、植入太空元素、引入体育竞技,推进文体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黄石市临空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枚介绍,近年来黄石投资近 1100 万元、新增林地 200 亩,建成高山速降、滑翔伞等众多体育休闲场地,引进越野摩托车协会,昔日废弃矿山变赛道、闲置荒地变滑翔伞基地,矿山生态体育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流浪矿山利用废弃矿山的地形地貌,打造了具有挑战性的矿山赛道,为摩托、轮滑、滑翔伞等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极具刺激性和观赏性的场地。同时,结合运动项目推出了野外露营、露天音乐表演、自助烧烤等多元化休闲活动。 “流浪矿山项目通过‘体育 + 旅游’的模式,形成了新的消费场景和经济增长点。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王文枚说。2024 年,流浪矿山举办了多项活动,吸引了 10 万人次前来打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虚拟体育:“嗨”翻全场的科技盛宴3 月初,2025 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全年赛历正式发布,虚拟自行车、虚拟赛艇、虚拟滑雪等六大主力项目“火力全开”,为体育爱好者带来了虚实结合的全新赛事体验。 虚拟体育通过元宇宙技术将身处不同地区的参赛者远程连接,利用 AR、VR 设备操作虚拟比赛道具,进行各种虚拟体育比赛。这种赛事提供了灵活、便捷和低门槛的参与方式,人机交互形式以及 AI 智能、场景仿真等高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参赛者的参与兴趣。 虚拟体育不仅赛场上有运动员,观赛广场上也有观众。每个真实观众进入软件应用场景后可以通过捏脸、变装,化身为各种数字形象,还能做出各种动作,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 近年来,虚拟体育逐渐打破了传统体育与电子竞技之间的界限,为全球体育爱好者带来了全新体验。从辅助训练工具到正式竞技项目,虚拟体育的发展历程充满创新与机遇。在中国,在线健身、电子竞技等虚拟体育新兴产业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2024 年 12 月,MetaSVS 2024 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总决赛在上海圆满落幕。这已是上海第三次举办虚拟体育赛事,这场为期 9 个月的虚拟体育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 10 个国家和地区的超 13 万名选手报名参与,线上累计观看人次超 5 亿,再次刷新了虚拟体育赛事的参与和观赛人数纪录。 上海久事智慧体育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薛晶晶介绍,虚拟体育降低了传统体育的运动和参赛门槛,让更多人可以参与体育运动。用户可在家中、办公室或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参与,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虚拟体育可以成为传统体育的有益补充,对上下游产业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不仅推动了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培训市场和健身行业的发展。 通过模拟器和软件,虚拟体育不但可以提供科学的训练和比赛方式,还能满足用户更多的娱乐和社交诉求。薛晶晶认为,眼下的虚拟体育带给参与者的正是非常个性化的体验和丰富的情绪价值。比如,打开 App 将划船机或者骑行台用蓝牙连接软件应用,就能进入虚拟水道或骑行道,选择虚拟人形象和适配音乐,不但能立刻进行训练或比赛,还能随时与线上高手交流切磋。从提振消费的角度看,这种体育叠加娱乐和社交的模式,能够刺激用户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眼下,虚拟体育对于整个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潜在价值正逐步显现。随着虚拟体育赛事的高频举办,参赛人数和观赛人数的攀升,相关模拟器、装备、软件以及俱乐部培训课程的销售都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中。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表示,新兴体育活动的兴起,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年轻一代对个性化、体验式运动的偏好。这些活动的发展有助于丰富体育文化内涵,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同时也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据央视财经报道预估,2025 年中国虚拟体育产业规模将超过 1152 亿元。伴随更多“体育 +”场景持续上新,消费需求与产品供给形成良性互动,体育消费有望释放更大潜力。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