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均与上一期保持不变。这一结果符合市场预期,显示出LPR报价行下调报价的动力不足。 LPR作为贷款利率定价的“锚”,其连续多期“按兵不动”背后,是银行息差压力和人民币汇率约束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一季度末已降至1.54%的历史新低,这使得银行在LPR报价上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中美利差倒挂幅度的扩大,也要求利率调整必须考虑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尽管LPR报价未动,但贷款利率整体仍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5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1%,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64%,均较上月和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对于部分银行报价利率是否偏离真实水平的质疑。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要持续改革完善LPR,提高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他强调,未来可考虑明确以中国人民银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随着金融总量目标的逐步淡化,价格型调控将在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多次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在平衡银行息差、人民币汇率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发挥利率调控作用,成为未来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正通过多种渠道向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例如,明确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发挥利率走廊对短端利率的调控作用,并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这些措施有助于理顺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为未来的利率调控提供更加清晰的方向。 尽管LPR连续多期未动,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并未停止。未来,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利率调控将更加精准有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