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赛力斯的一则公告再次将华为的汽车战略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公告显示,赛力斯汽车拟以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问界”商标及相关知识产权,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新阶段,也再次确认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心。 “智选模式”的全面扭亏今年一季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车BU)实现了全面扭亏为盈,这背后离不开智选车模式的成功。特别是改款升级后的问界M7,凭借其出色的市场表现,成为华为智选车业务盈利的关键驱动力。数据显示,问界新M7在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稳坐中国新势力车销量榜首。 华为车BU自2019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年的亏损与探索。随着智选模式的逐步成熟,华为不仅赚取了经销渠道的利润,还通过阶段性开发费用和零部件费用实现了双重收益。这一模式的成功,无疑为华为汽车业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为不造车的坚定立场尽管外界对华为造车的猜测从未停止,但华为高层多次强调不造整车的立场。从任正非到余承东,华为内部已多次发布文件明确这一点。此次转让“问界”商标,更是华为用行动再次证明其业务边界的清晰界定。 华为之所以坚持不造车,一方面是因为造车并非其优势所在,华为更擅长的是智能驾驶技术和智能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与车企的深度绑定可能给华为品牌带来负面影响。通过转让商标,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更加纯粹,也更有利于双方的长远发展。 不做传统供应商,打造生态品牌联盟华为不造车,并不意味着它将局限于传统Tier 1的角色。相反,华为正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态品牌联盟,通过与多家车企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余承东曾表示,华为要与车企一起打造一个极致体验的生态平台,使合作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此,华为逐步独立汽车业务,成立了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新公司,装载了车BU目前的技术和资源。同时,华为还发布了鸿蒙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鸿蒙智行),对智选模式进行了重新整合,以实现更标准化的管理和更高效的合作。 尽管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让合作车企实现盈利、如何避免产品同质化、如何引入更多合作伙伴等问题都需要华为深思熟虑。 从赛力斯的成功扭亏为盈可以看出,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已经初步跑通。但未来,随着更多车企加入鸿蒙智行生态平台,如何在同一细分赛道中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是华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此外,随着新势力品牌和外资车企在智驾领域的不断投入和竞争,华为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已经初具规模,智选模式的成功为华为汽车业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华为将继续坚持不造车的立场,通过打造生态品牌联盟和深化与车企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