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被誉为国产大模型的元年。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之后,国内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字节跳动的豆包APP等相继问世,而年轻的创业公司如月之暗面、MiniMax等也形成了“五小虎”的格局。这一年的WAIC,无疑成为了大模型选手们走向台前的重要舞台,为AI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与去年相比,今年WAIC的最大变化在于参与的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数量显著增加。除了腾讯、阿里、百度和蚂蚁等老面孔外,B站、快shou等新面孔也悉数亮相。同时,智谱AI、百川智能等“五小虎”成员,以及号称要改变格局的阶跃星辰也纷纷参展。然而,也有一些在大模型领域飞速进化的重要公司如字节跳动和月之暗面等并未出现。 往年的WAIC上,厂商们比拼的是有无大模型,而如今,比拼的则是大模型的落地能力。因此,从时间的发展周期上来看,WAIC已经逐渐成为了国产大模型的度量衡。一系列国产大模型产品和落地应用进行了公开展示,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7月的WAIC结束后,国产大模型厂商将密集发布一系列多模态大模型,行业进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例如,MiniMax就在WAIC上透露,将在下个月发布AI视频生成产品。这一消息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腾讯和阿里作为国内的科技巨头,在大模型领域的布局和进展也备受关注。腾讯自5月30日正式上线混元大模型APP元宝以来,一直在不断提升大模型的推广和进化速度。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腾讯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持续打磨产品,不断改善用户体验。随着市场慢慢成型,用户需求更明确、清晰,腾讯也会加快步伐。 相比之下,阿里在大模型领域的布局则显得更加多元化。阿里不仅是国内大模型背后的重要推手,还投资了5家大模型公司,将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AI、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等独角兽纳入版图之中。在今年的WAIC上,阿里也成为了现场火爆的体验打卡点,通过展示智能编码助手“通义灵码”和“通义十二时辰”等应用场景,让用户感知AI助手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作用。 除了腾讯和阿里外,今年的WAIC上还有一些大模型创业公司的身影。他们更焦虑于如何站稳脚跟后茁壮成长。例如,阶跃星辰就在WAIC上发布了三个大模型,试图挤入“大模型五小虎”的战队中。然而,在卷模型之外,如何找到出路也成为了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WAIC上表示,去年的百模大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尤其是算力浪费。但他也指出,这使得中国追赶世界上最先进基础模型的能力得到了建立。他呼吁行业不要卷模型,而要去卷应用,“没有应用,光有一个基础模型,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都一文不值”。 在这一点上,快shou或许可以为阶跃星辰等创业公司提供一些启示。作为今年WAIC上的新面孔,快shou将发布大模型和新产品,但其着力点更具有落地属性。通过大模型打开商业化的空间,以及通过视频生成技术给短视频行业注入新生机,快shou已经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 然而,快shou在C端市场引发的热度并未完全反应到资本市场中。从6月6日可灵发布测试至今,快shou的股价一直处于缓慢下跌趋势中。这或许也反映了当前市场对于大模型应用的谨慎态度。 除了大模型外,人形机器人也成为了今年WAIC上的一大亮点。随着大模型的加持,人形机器人相当于拥有了自主决策和分解任务能力的大脑。特斯拉、宇树科技等国内外企业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展望了未来的人机共生时代。 然而,通用人形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进化成熟之路要走。如何用大模型让人形机器人的行动系统智能化,确保可靠性和准确度,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但无论如何,人形机器人作为AI应用的终极形态之一的梦想正在逐渐成真。 今年的WAIC无疑成为了国产大模型度量衡的重要舞台。从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的布局和进展,到快shou、阶跃星辰等创业公司的焦虑和探索,再到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展望,都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AI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化,才能在这场AI的盛宴中脱颖而出。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