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家电市场仿佛陷入了一种怪圈:网红品类涌现的频率越来越低,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头部企业的日子愈发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收购、扩品类、延长市场战线”成为了众多小家电企业的共同选择,试图以此打破增长的天花板。 进入2024年,小家电行业的新贵小熊电器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其核心策略聚焦于扩品类、拓赛道,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激发新的消费动力。这一动作,无疑是对当前市场困境的积极回应。 回望过去,九阳、苏泊尔、美的等小家电巨头早已踏上了以资本并购为驱动的扩张之路。九阳通过收购深圳甲壳虫,加码清洁电器领域,并投资建设香港智能家电科技创新中心,旨在提升全球竞争力;苏泊尔则通过大股东获得德国高端品牌WMF中国业务的经营权,进一步拓展高端厨具市场;美的虽然在小家电资本动作上较为谨慎,但其全产品线的多品类布局和独立运营策略,依然保持着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小熊电器近期宣布以1.54亿元收购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1.78%的股权,正式进军个护小家电市场。此前,小熊已在该领域有所布局,推出吹风机、按摩仪等产品,此次收购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个护领域的地位。 然而,扩张之路并非坦途。小家电市场看似品类繁多,实则火爆单品难觅,许多品类昙花一现,迅速被市场遗忘。同时,企业经营节奏加快,品类扩张加剧,但经营难度也随之增加,不少企业只能硬着头皮前行。更尴尬的是,尽管品类众多,但增收增利却成了奢望,不少企业陷入“增品类不增收”的怪圈。 究其原因,小家电市场在中国发展已逾三十年,但至今仍未建立起有效的竞争门槛。大量产品缺乏技术壁垒,相互模仿、价格战频发;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多为随机性、投机性,缺乏长期规划和主动性。这种局面下,企业极易受到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难以稳健发展。 以九阳、苏泊尔、小熊电器等为代表的小家电企业,其产品线覆盖广泛,从生活电器到清洁电器、烹饪电器、个护电器等无所不包。然而,这种“杂货铺”式的布局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产品研发、模具、原材料采购及市场营销成本高昂;供应链、制造链考验巨大;经营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小家电企业已陷入“为了增收扩品类,为了扩品类增费用,结果新品类未上量老品类又不赚钱”的恶性循环。这种被动响应市场的策略,无疑加剧了企业的困境。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小家电企业亟需进行系统性的经营理念和逻辑调整。未来,企业需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优化品类结构,聚焦核心优势领域,避免盲目扩张;此外,还需加强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