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中旬以来,A股药店龙头如益丰药房、一心堂、大参林等遭遇了资本市场的猛烈抛售,股价累计跌幅高达40%左右。这一股价集体闪崩的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对这些企业未来业绩可能大幅恶化的担忧,更预示着药店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三重利空暴击。 门店供给过剩,内卷加剧 曾几何时,中国药店行业以其良好的竞争格局、刚性的需求以及较高的毛利水平,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益丰药房等龙头企业的业绩更是迎来了长达数年的高速增长,股价也一度飙升超过10倍。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药店行业却陷入了严重的内卷之中。 据统计,2023年全国药店数量已攀升至66.7万家,较2022年新增超4万家,累计增幅超过36%。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同期全国奶茶店的总量,足见药店的密集程度。更有报道称,在重庆一些地区,100米范围内就有超过5家药店。 尽管药店数量仍在不断扩张,但药品需求端却显得疲软。2024年前6月,全国药店零售市场规模仅为2458亿元,同比仅增长0.4%。市场蛋糕几近见顶,更多门店的加入使得单店收入、盈利水平趋于恶化。 然而,上市连锁药店企业并未打算停止扩张。益丰药房上半年就扩张了1575家门店,全年规划自建1800家、并购700家、加盟1500家。一心堂在被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约谈后也表示,将按照此前规划继续进行门店拓客。这种盲目扩张的行为无疑加剧了行业的内卷程度。 线上比价新政,盈利受损 除了门店供给过剩外,药店行业还面临着线上比价新政的冲击。5月29日,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发布了《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该新政以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为锚点,对同用名、同厂牌、同剂型、同规格、同包装药品进行比价,并将网络售药平台药价作为价格发现的“利器”。 新政的出发点是降低老百姓的用药负担,但对于药店而言,却对其赖以生存的盈利模式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新政之前,零售药店价格享受监管范围内的自主定价权,且定价往往高于公立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然而,新政出台后,线下实体药店与药店之间、院端与零售端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的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趋于同质化且更加透明化。这无疑会加剧行业内卷程度,打开零售药店价格下行空间,对连锁药店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冲击。 医药电商崛起,蚕食市场 在门店供给过剩和线上比价新政的双重打击下,药店行业还面临着来自医药电商的强大竞争压力。近年来,随着线上渗透率的提升以及三年疫情对消费者线上买药习惯的催化,医药电商销售额迅速增长。2023年医药电商销售额已经突破3000亿元,占比已经达到32.5%。 医药电商主要有B2B、B2C和O2O三种运营模式。其中B2C模式对实体药店构成直接竞争关系,主要被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电商平台占据。这些平台的盈利水平已经超过线下药店,对实体药店构成了不小的冲击。而O2O模式则依托实体药店提供医药配送服务,通过抽成方式分走部分渠道利润。主要玩家包括美团、饿了么、叮当送药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个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开通了线上买药医保个账支付服务。这一举措进一步放大了线上购药的优势,驱动客流量继续往线上转移。一旦未来线上销售占比过大,药企也有动力直接跳过药店将药品供应给平台。这无疑会对实体药店的生意构成更大的冲击。 结语:顺势而变,方能生存 综上所述,在门店供给过剩、线上比价新政以及医药电商崛起的三重暴击下,中国药店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谁能够在即将迎来的寒冬中存活下来?关键在于能否顺势而变、适应市场。只有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开支并加强线上渠道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难逃被残酷淘汰的结局。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