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一线光伏企业纷纷上调组件价格,根据上海有色网(SMM)2月27日的数据,TOPCon分布式组件价格每瓦上调了0.02元至0.03元。同时,SMM数据显示,3月份光伏组件排产预计将突破50GW,环比增长超过25%,显示出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带动叠加旺季来临,共同推动了此次涨价。光伏组件排产的提升意味着市场需求在提升,从短期来看,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势明显。从长期来看,尽管去产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行业从‘卷价格’向‘卷技术’的转变已经显而易见,光伏行业正在加速回归良性发展轨道。” 多家企业纷纷涨价,从最近的招标情况来看,光伏组件价格已呈现出上涨趋势。特别是头部组件企业在今年的中标项目中,投标价格均已在0.7元/W以上。而近期出台的新能源电价新政,更是为光伏组件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将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并建立配套的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这一政策预计将引发一波抢装潮,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项目,尤其是工商业分布式项目。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相关人士2月27日向记者透露,受电价改革政策影响,上周公司分布式组件的出厂价上涨了0.03元/W至0.05元/W,集中式价格暂未变化。此外,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也纷纷上调了组件价格。 不仅价格上调,市场上还出现了“抢货”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涨价趋势确定,不排除继续上调价格的可能。屈放分析称:“短期看,若组件需求持续上升,将带动价格持续上涨,从而带动光伏产业链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目前的情况看,光伏行业已经筑底,并呈反弹趋势;从长期看,后续涨价能否持续还要看供给侧改革推进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2月27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李婷在光伏行业2024年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表示,工信部正在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光伏项目,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通过提高项目建设前的资本金比例和项目建成后的产品技术指标要求,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 屈放认为,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光伏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有望进一步加速。 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态势看,光伏行业的竞争正在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这将推动行业的分化进一步加剧。招标策略的改变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 作为光伏组件招标主力的央企已经开始带头行动,调整招标策略。例如,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去年底发布了“光伏质控20条”,严格限制中标后随意变更、降标执行,强调选择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卓越的企业进行长期合作。 除了央企以外,2024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在组件集采中也明显提高了高效组件的占比。陕西省发改委1月9日发布的《关于开展陕西省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出,2025年陕西计划在全省实施2GW左右的光伏领跑计划,申报项目的组件转化效率须达到24.2%以上。 王铁山表示:“组件效率在24.2%以上的硬性指标直接卡死了那些落后产能,这将进一步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预计其他地方也将开展类似的领跑计划,行业洗牌将加速。” 据记者了解,目前仅有BC二代组件、HJT组件和一些先进的TOPCon组件的效率符合要求。屈放认为,陕西省推出的领跑计划不仅为BC、HJT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还将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技术升级。 王铁山表示:“从目前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现状来看,技术创新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先进技术的发展将会受到更大的支持,具有领先技术的头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二三线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光伏行业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