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eepseek等中国科创公司持续炸场的背景下,全球投资机构正掀起新一轮看多、做多中国的热潮。2025年开春以来,美股阴云密布、科技巨头跌跌不休,而港股、A股却在科技股的强劲升势带动下持续走红,科创带头的牛市味道愈发浓厚。曾经反复出现,且最近几年尤为猛烈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再次被现实击得粉碎。 集体做多中国 2月5日,德意志银行亚太研究主管Peter Milliken在香港环球贸易广场按下了投研报告的发送键。这份标题为“China eats the world(中国吞食世界)”的报告,迅速在投资圈内刷屏,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Peter Milliken,这位拥有30年金融行业经验的资深分析师,将Deepseek的出现定性为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预示着科技竞争中的转折。他预测2025年将是投资界认识到中国遥遥领先的一年,资本将为主导地位买单,中国股市的估值折扣将转变为溢价,并将在年中超越2024年牛市的高点。 他的信心来源于对中国经济实力的定量分析: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增量的30%、商品出口量是美国的两倍、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的一半,在电动车领域拥有70%的专利、全球70%的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组装…… 市场反应几乎按照Peter Milliken的预言在上演。A股和港股市场被Deepseek点燃,Deepseek概念股的交易额在短短16天内从560亿飙升到4800亿,拉动A股成交额时隔两个月重回2万亿,科创50指数单日大涨5.97%,创下近两年的新高。港股也迎来全面爆发,恒生科技指数逼近6000点大关,创造了2021年以来的新纪录。 在大洋彼岸,Deepseek像当年苏联卫星一样,引起了美股的“斯普特尼克恐慌”。以桥水基金为代表的美国主要投资公司大幅减持M7(苹果、英伟达、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和特斯拉),买入中国股票。1月27日,美股主要科技公司市值蒸发总计超过万亿美元。 “欧洲股神”Anthony Bolton更是判断,“美国牛市即将结束,未来10到20年,主导全球市场的是东方,而不再是西方。”外资大行排队点赞,美银、高盛、摩根士丹利纷纷发声看多中国。全球对冲基金加速涌入A股,拉动在岸与离岸市场总市值增长超1.3万亿美元。 “反复崩溃论”再次破产 外资大行们满屏的赞誉不禁让人恍惚。就在一年甚至几个月前,外国投行或相关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关键词还是以“乏力、悲观”为主。从欧盟商会的报告到日经的调研,再到外资机构的看空言论,“中国经济崩溃论”持续发酵。 然而,事实再次证明,这些悲观论调不过是无稽之谈。早在2001年,“中国经济崩溃论”就有所谓的美籍华裔专家专门出书唱空中国,但中国经济却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此后,“中国经济崩溃论”多次卷土重来,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如今,面对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200家世界企业接入Deepseek的现实,中国企业在科创前沿的不断炸场,以及中国面向未来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崩溃论”再次崩溃了。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对中国经济唱多或是唱衰的声音来来回回,但投资中国的真金白银不会说谎。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 2025年春节刚过,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就加快了落地建设。这些项目的功能都不再是生产甚至代工生产,而是研发最先进的技术,目的是快速响应中国客户的需求。日本显示器制造商电气硝子在厦门投资80个亿,建设了他们在海外投资规模最大、生产工艺最完整的工厂。 同时,外资正在中国发生结构性变化。所谓的撤离背后,既有不能适应竞争的市场出清,也有主动的转型升级。这都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标志。 内资更是如此。一些落后产能出清淘汰,尤其房地产调整,让中国经济陷入阵痛。但阵痛之下,新质生产力正在快速成长,并开始喷涌而出,打开中国经济的崭新空间。DeepSeek、人形机器人、《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正站在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上开启新质发展的中国经济,不是“见顶”,而是在更加充满内力地登顶。中国经济正在攀登的新高度,将给世界下一个巨响:从第二到第一。这一天的到来,已经不远了。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