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A股三大指数延续调整态势,全线重挫。截至收盘,沪指下跌1.98%,报收于3320.9点,两市合计成交额为1.87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约1375亿元。资金面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超1306亿元,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从技术形态上看,沪指近期调整压力明显。均线系统破位,日K线已跌破10日均线,60日均线(3321点附近)支撑岌岌可危。若短期内无法收复该位置,沪指或将进一步下探3300点整数关口。指标方面,MACD与KDJ指标形成“双死叉”信号,多周期技术面共振向下,显示市场短期调整需求强烈。当前沪指处于ABC调整结构中的A浪下跌阶段,若后续深跌,或触发B浪反弹前的深度回踩。但只要不有效跌破3300点一线,经过强势整理后,沪指有望再次向上寻求突破。不过,短期内市场结构性轮动预计仍将持续。 面对指数回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又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其实,当前无论是外资机构还是券商,均对后市持积极态度,认为A股调整或将结束。而目前炒作依旧活跃的AI主线,行情已出现明显的扩散迹象,资金开始在AI主题内部进行高切低。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追高风险已显而易见,全仓投入已不再是明智之举。均衡布局或才是较佳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和把握市场整体震荡上行趋势。比如,可以考虑再配置一些像A500这样的宽基指数。 中证A500指数作为A股核心资产的代表,盈利能力稳健,基本面优异。与其他宽基指数相比,A500指数在行业分布上更加均衡,同时更加注重对新质生产力的布局,既能把握市场整体上行趋势,又兼具很强的成长性。 此外,A500指数还参考了“标普500”的行业中性选股逻辑,并融入了ESG理念,这不仅提升了指数的行业均衡性,还符合外资配置A股的偏好。在当前震荡回调的行情中,布局A500指数或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前市场处于博弈的关键窗口,技术面调整压力与政策预期交织。投资者宜采取“防守反击”策略,通过配置高股息资产、宽基指数及政策受益板块,平衡风险与收益。历史经验表明,在震荡市中坚守核心资产,往往能在市场修复时率先获益。 具体标的上,A500指数ETF(560610)作为跟踪A500指数的被动化指数投资工具,其管理费用仅0.15%,托管费用仅0.05%,为投资者提供了逢低布局A500指数的优质工具,同时还能更好地节省投资成本,配置价值凸显。投资者不妨重点关注一下。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