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蜜雪集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发稿时,其股价涨幅已超过40%,市值站上千亿港元大关。作为茶饮行业的佼佼者,蜜雪冰城以其主打的茶饮、果汁、冰淇淋等饮品,凭借“6元单价”的亲民策略,席卷全国市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的门店总数已突破4.5万家,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现制饮品企业宝座。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达到186.6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为34.86亿元,同比增长45.2%,利润规模稳居中国茶饮行业之首。与市占率排名第2-4名的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相比,蜜雪冰城的盈利能力显得尤为突出。 然而,蜜雪冰城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开店赚取C端消费者的钱,其真正的盈利大头在于B端供应链。公司通过向加盟商提供原材料、设备以及加盟服务费,构建了稳固的盈利模式。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的原材料商品、设备销售、加盟服务费分别占总营收比例的94.3%、3.3%、2.4%,显示了其供应链业务的强大实力。 蜜雪冰城的加盟门槛相对较低,省会、地级市、县级市的加盟费每年分别为1.1万元、0.9万元、0.7万元,远低于同行业的茶百道和喜茶。这一策略无疑加速了蜜雪冰城门店的扩张速度,但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原材料涉及多个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且难以有效通过涨价来转移成本压力。因为下游卖给的是B端加盟商,而这些加盟商因饮品单价低,利润微薄,对价格变动尤为敏感。有行业人士曾指出,加盟蜜雪冰城,只有30%的门店有可能赚钱,50%仅能维持收支平衡,而剩下的就只能关店了。 另一方面,随着蜜雪冰城及众多竞争对手的快速扩张,未来主要城市的门店区域密度将更大,消费者分流几乎不可避免。加盟商单店原材料需求大致趋于下滑,蜜雪冰城的业务增长主要依靠扩大门店数量来维持。然而,这一模式并非没有天花板。 回顾蜜雪冰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始人商业摸索、供应链体系建设、门店飞速扩张。从2007年的初步扩张,到2014年门店数突破1000家;从2012-2018年的供应链自建,到2018年后的深耕下沉市场,蜜雪冰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然而,未来国内市场还能承载多少家蜜雪冰城?东北证券早在2022年就曾做过测算,认为蜜雪冰城的门店上限在6万-8万家之间。而截至2024年8月5日,全国茶饮门店总数已达431753家,平均每3000人就有一家茶饮店。中国现有茶饮门店密度已经足够大,基本能够满足消费者现制饮品需求,没有大量空白市场可供渗透。 面对这一困境,蜜雪冰城选择了加速出海寻求增长。东南亚作为国内茶饮品牌出海的重要战场,因其悠久的茶饮历史和炎热的气候条件,利于茶饮品牌的推广与落地。截至2024年9月末,蜜雪冰城在海外市场已有约4800家门店,其中印尼2667家、越南1304家。然而,随着国内竞争对手的涌入,东南亚市场也逐渐呈现饱和之势。 除了东南亚市场外,欧美国家的茶饮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消费习惯与文化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蜜雪冰城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之路也充满了挑战。 总之,从大趋势上看,蜜雪冰城门店疯狂扩张的势头在未来几年可能会逐渐放缓。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海外市场的挑战,蜜雪冰城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盈利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