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任务的持续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的退出速度明显加快,“消失的银行法人”数量不断增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今日在官网公布了最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内现存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为4295家,较2023年末的4490家减少了195家,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 回顾过去三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的退出数量逐年上升。2022年“消失的银行法人”达35家,2023年这一数量增加至77家,而到了2024年,则进一步上升为195家。从监管部门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些退出的银行法人主要以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为主。其中,2024年共有超75家村镇银行被合并吸收,超55家村镇银行被收购(后续也会被吸收合并)。尽管如此,至2024年末,村镇银行数量依然有约1537家,占据银行业法人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银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这一趋势在省级银行的陆续成立中得到了直接体现。2024年,海南农商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等3家省级银行获准开业,这些银行的成立意味着大量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失去法人资格,合并而成为其分支机构。 进入2025年,银行业的“整合潮”仍在继续。2月26日,河南农商银行在郑州开业,由河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和郑州、新乡、濮阳、济源4市农商银行(农信社)、荥阳利丰村镇银行等共25家机构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成,这意味着2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失去法人地位。此外,内蒙古农商银行的获批筹建也意味着有119家银行机构将失去法人地位。3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批复,同意筹建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120家涉改机构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成。 可以预见,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未来还将有更多中小银行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退出市场,银行业的整合潮仍将持续加速。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