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格局的重塑和转型压力的加剧,传统外资车企正积极寻求与中国本土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打响新一波在华“反击战”。这一趋势标志着合资2.0时代已逐步迈入“深水期”,外资车企与中国市场的融合正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3月17日,大众汽车与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自2026年起,一汽-大众将新增11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大众汽车及捷达品牌全新车型。这些车型中,电动化成为了重中之重,包括了6款纯电车型、2款插混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以及1款燃油车型。此前,大众汽车已规划在2025至2027年间,在华推出约40款新车,其中超半数为电动化产品。至此,大众汽车已完成了与上汽集团、中国一汽两大在华合资伙伴的合作延续与深化。 同日,宝马中国与华为终端也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化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根据计划,基于HarmonyOS NEXT开发的BMW数字钥匙功能将于年内上市,深度集成的HUAWEI HiCar也将于2026年率先搭载在本土生产的BMW新世代车型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中国正成为全球的创新引擎,宝马将通过与更多中国科技企业的共研共创,开启本土合作2.0时代。 进入2025年以来,外资车企高管频频表态要加强在华本地化合作,外资品牌与中国本土企业之间的合作消息也接踵而至。零跑汽车与法拉利正在商讨零部件及其他方面的合作;禾赛科技则与一家欧洲顶级主机厂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年独家定点合作,为其下一代汽车平台提供高性能超远距激光雷达。 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梅奥更是直言,欧洲应采取虚心态度,建立新的联系,与中国制造商合作。他认为,面对中国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汽车行业,欧洲应当转变思维方式,向中国学习,以避免彻底落后。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新能源车领域,中国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电池技术、整车制造、充电设施等方面的产业优势。他认为,中国自主车企的强大和走向世界是不可阻挡的,合资企业应该加大在中国的本土投入。 综上所述,外资车企正通过深度绑定中国本土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革和转型压力,合资2.0时代已经进入“深水期”,双方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和深入。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