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科技的洪流中破浪前行。近日,我有幸参加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预热集体采访活动,深入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探寻它们在AI领域的创新实践。这次探访,我发现了一个不同于大众熟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新领域——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其在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展现了AI技术与多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AI for Science:科研新范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大语言模型主要围绕人类知识展开应用,而AI for Science则是利用AI技术学习宇宙万物运行的最基本科学原理与数学分布,进而尝试解决科研和工业研发中面临的问题。”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经理伍旭如是说。他进一步解释,AI for Science可以进行假说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工作,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环节。 深势科技政企事务副总裁刘会师分享了一个具体案例:一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电解液开发的客户,在传统研发模式下,需要在众多化学分子中逐一验证,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而引入AI for Science大模型体系后,通过机器学习产生的数据集,兼顾了微观尺度分子模拟的精度和效率,原本18个月的研发周期缩短至12个月,整整节省了半年时间。 新材料研发:AI助力破局 新材料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然而,新材料研发长期面临研发周期漫长等痛点。AI+新材料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AI技术不仅能大幅缩短新材料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显著提高研发效率,还能利用其强大计算能力,对材料成分、结构与性能进行预测、模拟和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对AI在材料研究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AI技术可以对材料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的众多变量进行验算,大大缩短研发时间。该校还建立了专门实验室,利用AI分析数据、调动试验,积极推动基础研究范式的变革。 软硬兼备:智能化研发新环境 A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材料研发的效率,同时,研究的流程、形式及相关设备也需要围绕AI技术的需求进行全方位改进与调整。北京深云智合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家“软硬兼备”的科技公司。 在深云智合的办公区,技术人员围绕着一台台先进的自动化仪器,一边快速而精准地输入指令,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仪器的运行情况。公司推出的DeepChem智能合成平台融合了AI、计算化学、云平台和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像一位超级科学家,全面探索各种反应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发现具备更优性能的化学结构,为新材料研发提供分子合成解决方案。 深云智合创始人、CEO刘宇宙深入剖析了新材料研发的现状与前景。他表示,新材料应用广泛,涵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关键领域,但研发耗时耗力。AI计算和智能合成技术的融入,为新材料研发装上了新引擎,助力产业提速,市场潜力巨大。 北京:AI+新材料创新高地 在走访中,我了解到北京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响应智能化、自动化的研发趋势,全力打造智能化、自动化的研发环境。这些努力极大地提升了新材料研发的效率和质量,为新材料智能化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新材料和新能源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航介绍,北京是AI和新材料创新资源集聚地,布局“AI+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型企业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同时,国家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多项任务落地北京,为在京开展材料数据服务等奠定基础。 周航表示,将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材料数据设施构筑、智能实验室建设、新业态培育和创新生态提升,加快关键新材料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