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美国财政部长对中国山东省鲁清石化及广东省一家石油码头公司实施制裁一事,表达了中方的坚决反对立场。毛宁指出,中方一贯反对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美国应停止干扰破坏中伊正常商贸合作,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次被制裁的鲁清石化,被美国指控通过“影子舰队”油轮接收了价值5亿美元的伊朗原油,甚至牵连出3家香港船东公司。美方声称,这类交易是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的经济命脉,必须予以掐断。这一举动,无疑是美国对伊朗经济围堵的又一升级,而中国作为伊朗石油的重要买家,自然成为了美国的打压目标。 特朗普政府近期在伊朗问题上动作频频,他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出信件,要求伊朗在60天内明确回复是否愿意谈判伊核协议,并警告伊朗停止推动核计划,否则美国可能会与以色列联手采取军事行动。为了配合这一战略,美国在经济制裁上下了重手,试图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渠道,而中伊石油合作因此遭到了波及。 然而,美国制裁鲁清石化,其目的并不仅限于打击伊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与伊朗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这让美国感到极度不安。通过制裁中国企业,美国试图向中国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不要挑战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然而,美国的这一做法,无疑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踏。中国企业正常的国际贸易行为,却遭到了美国的无理制裁。这不仅是对中国企业的极大不公,更是对国际贸易秩序的严重破坏。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李明指出,美方制裁看似强硬,实则暴露其焦虑——中国在新能源、传统能源双赛道已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 对于被制裁的中国企业来说,业务无疑会受到一定冲击。一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的企业或国家,可能会因为害怕被美国牵连,而选择与这两家企业保持距离。然而,中国企业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正常的国际贸易行为,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保护。美国这种霸权思维,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边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一边却又试图与中国进行对话。近期,蒙大拿州共和党参议员戴恩斯抵达北京访问,成为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后首位访华的美国议员。这一举动,无疑透露出美国希望与中国就关键问题进行谈判的意愿。尤其是围绕中美关税问题,美国似乎急于寻求与中国的磋商和妥协。 然而,中美高层会晤目前仍未安排。这其中的原因,无外乎是双方缺乏基础和氛围。在没有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前提下,任何对话都将是徒劳的。特朗普政府应该清楚这一点。当然,中方并没有彻底关闭与美方沟通的窗口。如果美国真想为中美高层会晤铺路,那么就应该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总之,美国制裁中企的背后,是其霸权思维和战略焦虑的体现。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损害美国的自身利益。对于中国来说,危机中亦藏转机。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能源多元布局,才是破局之道。而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将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够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