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迎来了一系列重磅利好消息,从国有大行的注资计划到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飘红,再到大规模股份回购计划的涌现,以及智能机器人等行业的突破性进展,共同为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国有大行注资,撬动万亿信贷增量 3月30日下午,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齐齐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通过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议案。其中,财政部将以现金方式认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全部新发行股份,并包揽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超过九成的新发行股份,合计出资规模高达5000亿元。这一举措不仅为银行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还预示着未来信贷市场的广阔空间。据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若按照8倍乘数效应计算,5000多亿注资约可撬动4万亿信贷增量,有助于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此次注资计划对银行而言意义重大。以邮储银行为例,2024年末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6%,注资后将提升0.8%—1.2%,可撬动万亿级信贷增量,精准对接“稳地产+新动能”双主线。同时,此次发行均为溢价发行,满足了国资委“发行价≥每股净资产”的红线要求,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也传递出政策底的信号。 业绩飘红,核心资产展现经营韧性 周末,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亮眼的2024年业绩公告。广发证券净利润为96.37亿元,同比增38.11%;华泰证券净利润为153.51亿元,同比增20.4%;“三桶油”中的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也分别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其中中国石油归母净利润达1646.8亿元,创历史新高。此外,华润医疗、海信家电等央企和家电巨头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这些核心资产的业绩飘红,不仅体现了极强的经营韧性,也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业绩支撑。随着一季报的临近,预计将有更多上市公司展现出良好的业绩表现,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重磅回购,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在回购市场方面,近期也涌现出多起重磅回购计划。美的集团披露股份回购计划,拟用50亿元至10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其中70%及以上将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此次回购资金来自公司自有资金及中国银行顺德分行提供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此外,格力电器、长飞光纤、海尔智家等多家上市公司也披露了股份回购或增持计划,显示出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据Wind数据粗略统计,自去年9月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至今,A股已有4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贷款计划,贷款额度上限正在朝1000亿元迈进。这些回购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股价和市值,还能增强市场信心,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 行业利好不断,智能机器人等迎来突破 在行业方面,近期也利好不断。特别是智能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多重突破。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开发智能机器人应用;合肥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关村战新基金正式发布,规模100亿元,聚焦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些举措不仅为智能机器人行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还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拓展。 此外,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等场合,智能机器人的展示和应用也吸引了众多关注。宇树人形机器人在雄安的首秀、宇树机器狗在球赛现场的加油助威等场景,都展示了智能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 市场展望:A股回暖可期 中信证券表示,4月初关税“风暴”即将落地,市场可能受影响最大,但准备也最充分。控供给、保需求,二季度国内政策发力方向越发清晰。关税“风暴”落地后,预计A股回暖、港股休整、美股修复。从业绩层面来看,核心资产已体现出极强的经营韧性,左侧布局的契机已经成熟;从流动性层面来看,活跃资金明显退潮,产业主题需要催化及时间来蓄势。 配置上,建议延续科技点火、供给侧发力和消费补短板的思路。关注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半导体等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关注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机会,如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此外,消费领域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随着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消费板块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