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备受关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截止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光伏制造行业的“顶层设计”再次迎来重要调整。 “有形之手”精准发力,助力行业穿越周期 自2013年首次发布以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已经历多次修订,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光伏产业升级发展。本次修订,正值光伏产业面临阶段性挑战之际,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政府的“有形之手”在技术标准、资金能力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恰逢其时。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已累计公告十二批共329家、撤销七批共120家光伏行业规范企业名单,这些名单涵盖了光伏制造业主要环节的60%以上骨干企业,并被广泛应用。此次修订,无疑将进一步优化行业生态,助力全产业链穿越周期低谷。 提高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 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在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具体而言,修订稿在提高资金能力、技术指标、能耗要求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资金能力方面,修订稿规定光伏制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同时,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也将由20%提升至30%,这一举措将有效遏制企业的盲目扩张冲动。 在技术指标方面,修订稿对N型电池、组件等新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现有及新建项目的平均效率指标均进行了提升。例如,P型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由不低于21.2%提升至不低于23.2%(现有项目)和23.7%(新建项目),N型单晶硅电池组件则由不低于22.3%提升至不低于25%(现有项目)和26%(新建项目)。 在能耗要求方面,修订稿进一步收紧了对光伏组件衰减率、光伏制造项目电耗等指标的要求,以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强化质量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生态 除了提高准入门槛外,本次修订还加强了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修订稿明确光伏制造企业应具有应用于主营业务并实现产业化的核心专利,且近三年未出现侵权行为。同时,鼓励企业完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高可靠、长寿命的性能指标。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有效遏制同质化竞争乱象,促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积累核心竞争力,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 加强动态管理,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为确保政策实施效果,修订稿还加强了规范名单的动态管理。对于撤销公告资格的情况,专门增加了“未按要求提交自查报告”的条款,以强化政策约束和提升行业监测能力。这一举措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自查自纠工作,确保持续符合规范条件要求。 本次《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的修订,是我国政府引导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引导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等措施,将有效促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为行业穿越周期低谷提供有力支撑。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