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爆行业这一高风险领域,火药注入工序历来被视为安全生产的“高危地带”。以工业雷管生产的火药注入工序为例,工人需要在防爆区内近距离操作,将高敏火药精准装填到直径不到1厘米的管体中。这一过程中,工人不仅需要高度集中精神,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还要确保火药填充均匀,保证生产质量。然而,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难以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作为国内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和索类火工品的重点生产企业,客户一直致力于探索“机器换人”的策略,以科技力量重塑安全生产边界,让火药注入之类的高危工序变得更加安全、高效。为此,客户对市场上传统工业机器人及其它自动化设备进行了广泛测试,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直到华沿E10F防爆型协作机器人的出现,才为客户解决了这一安全生产难题。 多重防爆,“人药分离”更安全E10F防爆型协作机器人已通过国家防爆认证(NEPSI),实现了本安、正压等复合型防爆结构,加之IP66防护等级,使其能够在火药生产核心区实现7×24小时连续作业。在本项目中,E10F被部署在完全封闭的防爆空间内,并深度融入火药生产线安全体系,与防爆门、气体检测仪、急停装置等设备实现毫秒级安全联动。工人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指挥、监控机器人作业,实现了火药注入工序的完全无人化,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运行平稳,火药注入“丝滑”均匀华沿机器人(原大族机器人)在E10F上实现了1000Hz实时控制刷新频率,能够更频繁、快速地修正执行器的状态,实现细粒度更高的误差修正,使运动轨迹更加平滑。同时,E10F的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3mm,确保了在执行螺旋渐进、多点匀注等复杂动作时,火药注入过程稳定不抖动,注药动作丝滑均匀,每克火药都能均匀密实地填入管体,保证了生产质量。 柔性生产,快速换产无忧在民爆企业的生产线上,各类火药制品品类复杂多样,需要应对不同的生产需求。E10F防爆型协作机器人更适合这类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制造场景。它操作简单,通过拖拽示教、图形化编程方式即可完成换产操作,即使是普通工人也能快速掌握E10F的操作诀窍。这种灵活性使得客户能够轻松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E10F在民爆企业的雷管生产车间的应用,彻底改写了火药注入工序的作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单一产线的注药效率提升了50%以上,产品一致性达到军工级标准,良品率提升至99.8%以上,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另一方面,基于E10F实现的“无人化”生产模式,让曾经需要3名工人轮班值守的防爆区,如今仅需1名操作员在百米外的控制中心远程监控,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此外,通过“机器人+”增强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引领民爆行业智能化升级根据《“十四五”民爆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数字化、智能化提升行动要求,民爆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达到65%。华沿机器人(原大族机器人)E10F的成功应用,不仅以科技力量重新定义了安全生产边界,也为民爆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化升级标杆。通过引入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民爆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用工成本,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机器人技术将在民爆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