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股债跷跷板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理财市场遭遇了一定规模的赎回压力。多家媒体报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11家主要银行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合计为18.97万亿元,较8月末下降约6400亿元。 这一规模下滑的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一方面,随着股市的上涨,零售客户纷纷涌入股市,导致大量资金从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流出,转而投向权益类资产。另一方面,债市出现显著回调,对理财产品的净值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此外,进入第三季度末,受银行季末考核等因素的影响,理财规模也通常会出现回落。 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当股市上涨时,资金会流向股市,而债市则相对冷清;反之,当股市下跌时,资金又会回流到债市。这种效应使得理财产品的收益变得更加不稳定,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感知。 面对市场的波动,多家理财公司纷纷发文安抚投资者情绪。工银理财在《理性面对波动,寻求长期之道》一文中指出,政策风向的转变与赎回反馈的扰动是本轮波动的主要因素,但中长期来看,债市的表现终将回归理性。农银理财则认为,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正是配置“固收+”理财产品的好时机,可以平衡成长,稳中取胜。 在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也在9月份赎回了相关到期银行理财产品。甘咨询、北化股份、西上海、凌霄泵业、海量数据、格林达、长久物流等公司均如期赎回了本金,并获得了相应的理财收益。然而,也有不少公司在赎回到期理财产品后,选择继续购买理财产品。 弘宇股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在6月份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了光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并在9月份如期赎回了本金及收益。然而,仅仅过了几天,弘宇股份就再次与烟台银行、光大银行签订协议,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投资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和7500万元。 除了弘宇股份外,宏达电子、冠中生态、华利集团、四会富仕等公司也披露了赎回理财产品后继续购买的公告。这些公司的行为表明,尽管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和风险,但他们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仍然旺盛,并愿意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寻求更高的收益。 总的来说,股债跷跷板效应下,银行理财市场面临了一定的赎回压力。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面对波动、寻求长期之道才是关键。同时,上市公司也需要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