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拍市场,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先行指标,其动态变化总能窥探出房地产市场的“冷暖”趋势。2024年10月以来,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的土拍市场持续活跃,多宗高总价地块接连出让,这一态势有效带动了房地产百强企业全年拿地总额的同比降幅收窄。 据中指院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达9280亿元,同比下降29.7%,但降幅较之前收窄了1.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透露出,尽管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期,但拿地市场的活跃度正在逐步恢复。 央国企及地方国资成为拿地的绝对主力。2024年12月,杭州萧山区北干东单元地块溢价率达77%;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T107-0107地块以185亿元的高价成交,由华润和中海联合体竞得,刷新了宅地最高总价纪录,溢价率高达46.3%;成都高新区和锦江区的两宗地块溢价率也分别达到了46.1%和44.4%;杭州蜀山单元的一宗地块溢价率更是高达51%。这些高溢价成交的地块,无不彰显出核心城市土拍市场的热度。 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王琳分析指出,央国企及地方国资在拿地金额TOP100企业中的家数和金额占比超八成,其中央国企拿地金额占比约50%。受销售能力、融资能力、交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央国企在获取土地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等央国企位列拿地金额前十,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实力和战略眼光。 相比之下,民企拿地整体相对偏弱。2024年拿地金额TOP100企业中民营企业仅11家,拿地金额占比仅为8.5%。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当前民营企业仍保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但随着行业加快出清步伐,部分中小房企开始紧抓拿地窗口期,抢占土地资源以提升市场份额。如邦泰集团拿地超百亿元,保持较高投资规模;伟星房产、宁波江山万里、湖南运达房地产等也在重仓城市积极拓储。 此外,龙湖集团、滨江集团等大中型民营企业也继续拿地,以满足开发需要。其中,滨江集团2024年以219亿元排在房企拿地金额榜第七位,龙湖集团以68亿元排在第32位,显示出其稳健的投资策略和市场信心。 从拿地城市分布来看,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四大城市群的企业拿地金额居前。中指院数据显示,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848.4亿元,继续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1258亿元,位列第二;粤港澳TOP10企业拿地金额919.3亿元,位列第三。同时,央国企和地方国资在重点城市的拿地金额也占据主导地位,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展望未来,王琳表示,预期2025年核心城市的市场或将率先止跌回稳,叠加头部房企投资布局向核心城市集中,核心城市土拍市场或将维持一定活跃度。但整体土拍市场的回暖仍需要销售市场的回暖来支持。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