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金公司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2月,锂电池产业链储备库预期强劲,电池、铁锂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产品排产分别实现了121.6%、97.2%、61.9%、105.3%、68.7%的同比增长。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预计2025年一季度锂电池产业链排产将呈现“淡季不淡”的态势,企业补库意愿强烈。同时,多家龙头企业均在2月份宣布扩建产能,为行业的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锂电产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大东时代(深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东时代智库”)对行业排名前20的电池厂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2月份,这20家电池厂的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合计产量将达到约90GWh(吉瓦时),同比增长62%。大东时代智库创始人罗焕塔表示,2月份的电池排产量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能够较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开工率明显高于二、三线电池厂。 今年以来,国内汽车以旧换新相关政策持续发力,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也迎来了爆发期,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势头强劲,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业内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10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突破50%。同时,储能行业也在快速发展,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放量,特别是美国、中东等地区的大规模储能项目增长确定性较高,有望为锂电池需求贡献新的增量。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端装备行业首席分析师蔡梓林表示,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锂电池排产整体将呈现回暖态势。其中,1月份排产活跃,同比显著增长;2月份排产虽然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环比有所下滑,但同比仍保持强劲增长趋势。此外,固态电池等锂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有望带动产业链升级。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商用车、船舶和低空飞行器等领域有望进一步刺激锂电池需求增长,为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集邦咨询顾问(深圳)有限公司预测,我国全固态电池产量将在2027年前达到吉瓦时量级,为锂电行业带来新的广阔增长空间。中商产业研究院则预测,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00亿元。蔡梓林认为,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关键优势,有望在未来逐步替代传统的液态电池,推动锂电材料体系的升级,带动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为锂电行业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 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预期下,2025年2月份以来,锂电池产业链上多家企业纷纷发布扩建产能的消息。2月19日,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2月18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弗迪电池再扩7GWh动力电池产能,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项目正式启动建设。2月16日,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马来西亚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开始投产,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2月上旬,赣锋锂电(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东莞落地总投资50亿元、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 东莞证券分析师黄秀瑜认为,随着落后产能的持续出清,锂电池行业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优质产能利用率将提升,行业盈利有望向上修复,并将驱动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的迭代升级。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