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对我国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深远影响,还将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多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数据局指出,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是开展登记工作的信息化载体,遵循“一个标准、两级架构”的原则。3月1日上线的国家登记平台,主要承担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中央企业的登记业务,并暂时代为受理部分未完成平台建设省份的登记申请。 据统计,国家登记平台在上线首日,便已有医保、气象、自然资源等多类国家级公共数据成功上线。同时,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上海、广东、海南、四川、陕西、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也依托国家登记平台展开了登记工作。此外,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等省级平台也已完成开发,并与国家登记平台顺利对接,于3月1日同步上线运行。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是我国公共数据加快流动和利用的制度创新。通过登记,可以明确数据的权属、来源、用途等信息,为数据的合法合规流动提供有力保障,奠定数据合法合规使用的基础。国家登记平台的上线,将逐步构建起公共数据资源的全国“一本账”,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数据资源将得到有效整合和统筹,提高数据使用效率,避免数据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袁帅进一步指出,国家登记平台不仅是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数据单位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数据资源和产品信息,用数单位则可以查找所需数据资源,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这种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共享。 国家登记平台明确规定,直接持有或管理公共数据资源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对纳入授权运营范围的公共数据资源进行登记,并鼓励对未纳入授权运营范围的公共数据资源进行登记。登记结果的有效期原则上为三年,自赋码之日起计算。对于授权运营范围内的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登记,若授权协议运营期限不超过三年,则登记结果有效期以实际运营期限为准。 除了提供登记公示功能外,国家登记平台还具备登记查验、资源查询等功能。通过登记工作,国家登记平台可以全面掌握全国公共数据资源的底账,加强授权运营的信息披露,确保授权运营合法合规,防止数据资源的滥用和泄露。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国家登记平台的上线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平台汇聚了大量的公共数据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平台更方便地获取所需数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平台的数据支持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