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AI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算力与电力的坚实支撑,三者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黄金三角”。在这个体系中,AI是追求的目标,算力是实现的桥梁,而电力则是基石。如今,作为这一“黄金三角”稳定器的储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日前,国家数据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提升多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中国企业在AI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安全、稳定的算力基础设施,以及如何应对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波动,成为了亟待破解的“必答题”。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首席分析师冯思遥指出,储能不仅能够应对电力供应的波动,还能通过优化电力使用,降低计算任务中的能源消耗。在AI发展带来的庞大算力需求下,储能在保障相关领域电力供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AI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复杂模型的训练,而这些过程的核心支撑是“算力”。随着AI的迅速发展,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能源消耗问题也随之凸显。数据中心作为算力核心基础设施,其用电量激增,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电老虎”。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数据中心以及5G网络的电力消耗量将快速增长。而AI数据中心的单个机柜功率更是传统数据中心的5倍至8倍,导致同等建筑规模的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增加。 面对AI算力基建端的快速推进,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呈现出波动性,尤其是在计算密集型任务时,电力消耗激增。同时,数据中心通常需要24小时不间断供电,对电力可靠性需求不断提升。 为应对AI数据中心对电力的多样化需求,不仅需要电力系统提供低成本且可靠的电能,还需要提升电能质量。不合格的电能会增加AI芯片的损坏概率,降低其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数据中心也在积极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储能作为提高供电稳定性、降低能耗的有效手段,正助力破解数据中心的用电痛点。 随着AI产业发展以及数据中心的兴起,我国在多个重要的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配备了储能系统。尤其是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风能和光伏发电结合储能系统已经成为常见的配置。同时,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落地,推动数据中心配置新型储能。 目前,已有不少公司将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与数据中心规划建设相结合,降低智算中心用电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企业给AI数据中心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系统,用于替代传统的UPS(不间断电源),成为了新的趋势。 AI数据中心对储能技术的需求有两个核心点:一是大容量存储;二是安全。储能企业正在朝着这两个方向努力,长时储能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冯思遥表示,长时储能技术不仅能够保障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稳定,还能促进绿色电力的消纳,支持AI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AI变革的驱动下,储能系统正在经历从技术架构到运营模式的全方位革新。智能化管理的应用,使得储能系统能实现精准的电力调度与监控,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然而,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在大规模部署的情况下。如何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降低储能系统的建设成本,是当前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冯思遥表示,当前储能系统建设还面临着一定的技术瓶颈,对于算力密集型应用来说,现有的储能技术可能无法完全满足高强度、高频次的需求。 因此,继续攻关大规模长时储能、高效能储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尤为重要。在AI与算力的双重驱动下,储能产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构建绿色、高效、稳定的算力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撑。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