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资理财公司在理财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其独特的海外资管背景和中资银行的合作优势,一度让其在成立之初被视为理财行业的“鲶鱼”。然而,经历了市场的波动和规模的起伏,合资理财公司如今再次站上了千亿规模的关口。 五年前,合资理财公司成立之初,凭借着海外资管巨头股东的加持,它们在众多刚刚脱离银行资管部的中资理财中显得格外耀眼。从零起步,合资理财公司在短短两年内规模迅速增长,一度逼近千亿元大关。然而,好景不长,这些“资管新兵”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遭遇市场波动,规模也随之腰斩。 如今,随着2024年业绩报告的披露,合资理财公司逐渐展现出了复苏的势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贝莱德建信理财、汇华理财、法巴农银理财三家已披露数据的合资理财公司目前总存续规模为727.19亿元。虽然这一数据距离巅峰时期的873.13亿元还有一定差距,但加上暂未披露的高盛工银理财和施罗德交银理财,行业预估总规模已超过千亿。 回顾合资理财公司的开局之路,可以说是“炸裂开局”。不同公司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产品策略,有的押宝固收,有的投身权益。其中,汇华理财的规模增长最为迅速,从2020年底的2.19亿元,到2021年上半年的271.27亿元,再到2022年中的808.92亿元,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市场的波动给合资理财公司带来了首次冲击。2022年末至2023年初,债市出现负反馈,银行理财收益整体受到冲击。以固收产品为优先策略的理财公司规模开始收缩,而以权益类产品为主的理财公司虽然初期受影响较小,但后续也随着权益市场的波动而面临规模瓶颈。 面对市场的挑战,合资理财公司展现出了“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它们开始调整产品策略,寻求多资产配置和全球化投资的机会。贝莱德建信理财引进了固收老将王登峰,致力于将低风险低波动稳健投资的理念移植到银行理财中来。汇华理财也推出了以产品管理目的为核心的新一代产品体系——全球领航,注重全球化、多资产配置和多层次风险管理。 然而,与中资理财相比,合资理财公司在渠道扩张方面存在一些天然的劣势。中资理财子可以得到更多来自母行的支持,更容易获得优质的资产来提高产品的收益表现。而合资理财公司则往往因为收益和人力成本的考量,在渠道铺设上显得力不从心。 不过,合资理财公司也在努力尝试突破渠道之困。它们开始寻求股东银行以外的渠道合作,比如贝莱德建信理财近期增加了中行渠道,汇华理财也与百信银行和九江银行建立了代销合作关系。施罗德交银更是拥有包括交通银行、百信银行等在内的8家签约渠道,成为渠道最多的合资理财公司之一。 合资理财公司将继续在“通过多资产、全球化配置提升产品收益”和“做大规模提升盈利能力”之间求索平衡之道。它们将凭借独特的海外资管背景和中资银行的合作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机遇,为理财市场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