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招聘的火热进行,银行业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代表,其招聘动态备受关注。然而,与往年相比,2025年四大国有银行的春招规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减,其中农业银行更是大幅缩减了约1万个岗位。这一变化让不少应聘者感到措手不及,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担忧。 据银行招聘网统计,农业银行2025年春招拟招4500人,相比去年春招的14500人,缩减幅度巨大。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春招规模也均有所缩小。这一趋势与2025年秋招时四大行招聘人数与2024年秋招相当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春招规模的缩减,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分析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银行面临息差收窄、利润承压等问题,控制人力成本成为重要手段。同时,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传统线下网点业务需求下降,线上服务替代率提升,导致基层岗位需求减少。此外,科技投入优先级提升,资源更多向信息科技、数据治理等领域倾斜,也压缩了传统岗位编制。 尽管春招规模缩减,但科技岗依然是银行招聘的核心。多家银行在春招中明确提出了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并给出了具体的职业发展路径。无论是管理序列还是专业序列,“金融+科技”配置的复合型人才都是银行的培养主力。 以平安银行为例,其2025年春招分为“金融专场”与“科技专场”,后者主要招聘后端开发岗、算法岗人才,通过技术能力、金融业务以及成长导师辅导专项培养,打造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桂林银行也推出了培养金融科技管培生的“匠星计划”,为科技人才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然而,在抢夺科技人才方面,银行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与互联网大厂相比,银行在薪资待遇、技术钻研机会等方面可能稍显逊色。不少应聘者表示,大厂可以开出更高的薪资,接触的工作内容也更复杂、更具有成长性。但银行科技岗的稳定性、较低的工作强度以及平台优势仍然吸引了不少科技人才。 对于求职者而言,选择银行科技岗还是大厂,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待遇、职业路径、平台情况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有应聘者表示,他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较强的银行科技岗,虽然薪资可能不如大厂高,但胜在平台稳定、工作强度适中。 同时,银行也在努力提升科技人才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对于特别优秀的高精尖人才,银行往往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更高的薪资待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成都银行为例,其近日发布的高层次人才社会招聘公告中,对于人工智能方向和互联网金融风险模型方向的总经理助理岗位,薪资均达到了70-80万元/年,特别优秀者还可视情况“一事一议”。 综上所述,尽管银行春招规模缩减,但科技岗仍然受热捧。对于求职者而言,选择银行科技岗还是大厂,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以及个人发展需求来综合考虑。而银行也需要继续提升科技人才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