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旨在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这一举措不仅为保险资金入市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保险资金:资本市场的重要“压舱石”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突破33万亿元大关,其中权益类投资规模(涵盖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长期股权投资)至少达到6.57万亿元,成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中长期资金力量。保险资金以其长期性、稳定性和规模性,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对于维护市场稳定、促进长期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松绑:释放万亿级增量资金《通知》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通过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空间。这一调整不仅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股权性资本支持,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可观的增量资金。 以当前约4.4万亿元的险资权益投资规模、12%的行业平均配置比例测算,此次调整理论上可释放超千亿元增量资金。若考虑市场预期的长期松绑空间(最高配置比例或提升至40%),未来潜在增量资金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这些资金的注入,将有效缓解市场短期波动压力,提升A股机构化投资占比,强化市场的稳定功能。 聚焦新兴产业: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除了放宽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外,《通知》还提出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力度。这一举措旨在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此前,监管法规对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有严格限制。而此次《通知》的放宽,将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提升至30%,为保险资金参与新兴产业投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企业有望因此获得更多股权融资支持,加速科技创新领域的资本形成和产业链升级。 税延养老松绑:助力第三支柱高质量发展此外,《通知》还放宽了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而是与其他保险产品普通账户合并计算。这一调整大大提升了享受税延政策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权益仓位上限,为保险资金在养老领域的投资提供了更多灵活性。 税延养老保险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于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政策松绑后,险资可通过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提升长期收益,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解决方案。同时,这一举措也推动了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的有序转化,助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发展。 协同联动: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综合来看,此次《通知》的发布与中央汇金增持ETF、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近期政策形成了协同联动效应。它不仅是制度与规则的优化,更标志着保险资金运用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历史性转型。 通过引导险资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挖掘企业长期价值、从短期收益导向转向战略投资布局,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将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保险资金入市政策的持续松绑和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更加繁荣和稳健的发展阶段。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