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传闻相关部门将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基金政策,明确商业银行不得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或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的方式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这一消息在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关注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 银行代销私募政策现状 尽管传闻不断,但时代周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到,北京市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以及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网点均表示,目前并未接到有关停止代销私募基金的通知,对代销私募基金政策未作调整。 这些银行表示,只要投资者能够完成合格投资者认证,即可通过APP或线下渠道正常购买银行代销的私募基金产品。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方法主要包括家庭金融净资产、家庭金融资产或近三年年均收入等方面的要求。 从各家银行代销的私募分类来看,既有固定收益类私募产品,也有权益类私募产品和FOF型私募产品。不同类型的私募产品适合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根据监管规定,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产品的金额也有一定要求。 “绕道”代销私募基金或被禁止? 实际上,有关商业银行不能代销私募基金的规定早已存在多年。按照原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代销业务仅限于由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委托的金融产品。由于私募基金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不可以直接代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 然而,业内一种常见的做法是通过信托做通道并聘请私募基金出任投资顾问的“阳光私募”形式进行代销。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监管规定,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商业银行不能代销私募的政策落地,可能会引发两方面的关注:一是银行高净值客户配置优质私募的需求如何解决;二是未来私募销售模式的变化。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代销私募对银行的收入贡献有限,政策调整对大部分银行的影响不会太大。 私募行业监管趋严 近年来,随着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监管机构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去年7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发布,标志着私募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该条例对私募基金的募集、投资、运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规范行业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 今年4月30日,中基协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进一步细化了私募基金的监管要求,设置私募基金最低存续规模、对私募投资单一资产的比例进行限制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提升私募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从政策导向上看,“扶优限劣”成为私募行业监管的鲜明特点。监管机构倾向于支持优质机构的发展,加速出清“害群之马”。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地执行,私募行业有望实现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