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张先生近日接到自称银行个贷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能帮助他将高利率房贷转为3.5%的低利率贷款,节省近五十万元的利息支出。这一诱人的提议背后,隐藏着转贷业务的灰色地带,而不少急于降低房贷利率的购房者已落入陷阱。 随着近期房贷金融利好政策的密集落地,多地首套房贷利率普遍降至3.1%—3.5%区间,二套房贷利率也多数迈入“3”时代。然而,对于存量购房者来说,他们的高利率房贷“重负”依然未解,因此一些购房者开始寻求转贷这一看似可行的解决之道。 所谓转贷,即通过申请“经营贷”或“消费贷”来提前偿付房贷,以此减少长期利息支出。近期,不少贷款中介利用购房者急于降低房贷利率的心理,大肆推销转贷业务。这些中介声称可以帮助购房者将高利率房贷转为低利率贷款,但实际上,这一操作暗藏多重风险。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转贷操作通常需要购房者支付高额的过桥利息、服务费等费用。一些中介甚至提供垫资服务,但垫资利率高达日万分之五,年化利率可达18%。此外,购房者还需承担因贷款审批失败而产生的违约金等额外费用。 更重要的是,转贷操作存在法律风险。经营贷的用途明确限定为生产经营,而非个人购房。购房者将房贷转为经营贷,实际上是违反了贷款合同的规定。一旦被发现,银行有权要求购房者提前还款,并可能对其个人征信产生负面影响。 监管部门已多次警示转贷风险。今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强调,借款人应严格按照贷款用途使用资金,对于挪用贷款等违规行为将承担违约责任,并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业内专家提醒,购房者应警惕转贷陷阱,切勿被低利率诱惑蒙蔽双眼。在做出决策前,应充分了解转贷操作的风险和后果,并咨询专业律师或金融机构的意见。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贷款中介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