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逐渐确认已处于底部区域,主动权益基金再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然而,面对这一共识,不同基金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规模庞大、声名显赫的主动权益基金选择主动限制申购额度,而那些在之前市场下跌中规模萎缩的含权基金,则纷纷取消了大额申购的限制。 市场分析指出,尽管这些基金的动作看似矛盾,但其背后的逻辑却可能存在共通之处。经过长时间的调整,权益市场的估值已经变得极具吸引力。在市场底部买入资金,不仅有助于降低持仓成本,还能为即将到来的市场行情做好充分准备。从三季度以来股票ETF的净流入情况来看,成长风格的ETF获得了逆势加仓,这与基金经理对当前权益市场的策略预判不谋而合。 “谢客”与“迎客”现象并存 深圳一家公募基金在9月19日发布公告,宣布从9月20日起,单日单个账户申购及转换转入其旗下一只主动权益基金的A份额和C份额的累计金额将不得超过100万元。该基金在过往数年权益市场整体不佳的背景下,仍创造出了显著的超额收益,规模持续攀升。截至9月19日,该基金A份额过去1年和3年的收益率分别为7.47%和15.07%,超额收益更是高达20.92%、51.46%和310.11%(自2015年2月成立以来)。其A份额规模从2020年三季度末的不到15亿元,增长至2023年一季度末的50亿元,再进一步突破至今年二季度末的70亿元,总规模更是突破了110亿元。 与此同时,不少含权类基金却选择了取消申购限制。其中,一些暂停大额申购业务长达4年的基金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华南地区一家公募基金宣布,其旗下一只主动权益基金的C份额从8月16日起取消了10万元的申购上限,恢复正常的大额申购业务。深圳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也宣布,从8月19日起恢复其旗下一只主动权益基金的大额申购业务。 市场底部,资金积极布局 针对这一现象,华南地区一位公募市场人士表示,这些权益基金的限购和申购调整都是基于对近期市场变化的判断。虽然动作不一,但背后的逻辑却可能存在共同之处。权益市场经过长时间调整,估值已经具备较大性价比,同时资本市场近期也迎来了多方利好政策支持。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处于底部区域的共识越来越强,相关资金开始通过买入权益基金进行新一轮布局。 该人士还指出,在市场底部获得资金买入,有助于降低持仓成本,为接下来的市场行情做好准备。但不同基金的反应会有所不同,规模较大、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基金往往会对短时间内的资金涌入持谨慎态度,而此前在市场下跌过程中规模持续下降甚至面临清盘的基金,取消大额限购则有望起到保规模的作用。 成长风格备受看好 此外,北方一家公募的投研人士也表示,在近期市场底部预期酝酿之下,股票ETF的资金净流入情况有所增加,尤其是一些机构配置类资金。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8月以来ETF的资金净流入金额已接近1500亿元,其中沪深300等宽基ETF备受青睐。具体来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净流入金额突破400亿元,位居全市场第一。 富国基金表示,从具体风格来看,成长风格ETF获得了逆势加仓。无论是宽基类还是行业类ETF,都可以看出资金对成长风格态度的转变。这一趋势也得到了其他公募机构的认同。摩根士丹利基金在近期预判中表示,高端制造和TMT板块是成长股集中的领域,部分优秀的公司可能已经处于业绩拐点,其估值水平将会得到修复。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也分析称,从近期行情来看,A股在量方面企稳,价格指标逐步触底改善,预计未来盈利有望缓慢改善。基于此,半导体行业、AI算力相关的通信公司、消费电子行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都具有代表性和成长前景。 宏利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孟杰则表示,科技板块仍会有贯穿全年的机会。全球人工智能投入的浪潮仍在继续,相关供应链公司将持续受益。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终端产品也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创新周期。同时,医药行业也将有望持续复苏,产品竞争力强的公司会充分受益。 综上所述,主动权益基金在市场底部的不同策略选择反映了基金公司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判断和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判。而成长风格作为备受看好的投资领域,无疑将成为未来市场关注的焦点。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