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学毕业的王云安在浙江温岭大溪镇开设了一家名为古茗的奶茶店。15年后,这家起源于浙江小镇的奶茶店已拥有近万家门店,并顺利成为2025年新茶饮第一股,市值约236.57亿港元。 古茗的门店发展战略独具特色,其“古早”有一条不成文的扩张规则,即“不去黄河以北”。从当前古茗的门店版图来看,这一特点显而易见。据GeoQ Data品牌数据,截至2025年2月中旬,古茗全国门店数已超9600家,覆盖了19个省份、225座城市,但主要集中在南方城市。 古茗在大本营浙江省的门店数量最多,超过2100家,其次是福建省和广东省,门店数也在千店以上。古茗的门店分布格局显示出,它更倾向于在一个地域深耕,密集开店后再向外扩张。创始人王云安曾表示:“要么不开店,要么密集开店。”古茗招股书也显示,单一省份500家门店是其“关键规模”,达到这个规模时,才会考虑下一轮扩张。 从古茗在各个等级城市的门店数占比来看,中低线城市的门店数整体多于高线城市,占比约为52%。然而,古茗也并非忽视高线城市,其在二线城市的占比最高,达到了28%。不同于多数连锁品牌从高线城市往中低线城市渗透的路径,古茗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扩张战略。目前,古茗在一线城市的占比仅有3%,且暂未进驻北京和上海。 与同规模的新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和茶百道相比,古茗的门店数更多,但覆盖的省份和城市相对较少。这与其门店战略息息相关。古茗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门店数优势明显,而茶百道在西南地区表现突出,沪上阿姨则在多数北方城市占据优势。从各个等级城市的门店数来看,古茗在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的门店数均多于茶百道和沪上阿姨,而茶百道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数相对更多。 古茗的开店战略可以总结为三条:不去黄河以北、优先在已开店地域加密以及“农村包围城市”。这种稳扎稳打的发展方式,使得古茗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能。在特定区域加密门店,能有效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和压力,这也体现在其逐年增加的净利润上。 上市并非企业的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古茗虽然成功闯过IPO的关卡,但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长。在招股书中,古茗透露了接下来的发展战略:继续扩张门店网络,巩固行业地位;提高运营效率,投资产品研发并加强供应链能力;同时强化品牌建设和消费者的关联。 一向“稳扎稳打”的古茗在上市以后,是否会向海外扩张,也值得持续关注。古茗的奶茶之旅,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新茶饮品牌的传奇篇章。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