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布局被动投资策略理财产品、开展指数型投资,已成为众多银行理财公司增配权益资产的重要路径。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目前中银理财、民生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银行理财公司均有多只公募指数型理财产品待售,其中中银理财更是有21只相关产品蓄势待发。截至目前,银行理财公司共存续约50只公募指数型理财产品,显示出市场对这类产品的热烈反响。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理财资金入市,被动投资或将成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理财公司将优先发展权益类指数型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将逐步多样化,并加快国际化步伐。 在积极布局方面,指数型理财产品由理财公司发行,其投资资产主要为跟踪指数标的成分资产的理财产品。2025年以来,中银理财、交银理财等已相继发行了相关指数型理财产品。例如,中银理财2月发售了中银理财-智富指数跟踪策略368天持有期产品,起购金额仅为1万元,最短持有期为368天,风险等级为R3,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此外,交银理财也发行了交银理财稳享优加挂钩大类指数三年封闭式6号理财产品,该产品于2025年1月14日成立。据理财产品合同显示,该产品挂钩标的是钱潮大类资产趋势策略指数3.2,该指数样本空间涵盖中、美等全球主要市场,将大类资产配置的思想规则化,构建出可实现的量化策略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中国理财网还显示,目前共有40只公募指数型理财产品处于待售状态,其中中银理财有21只,民生理财和招银理财均有7只产品待售,显示出市场对指数型理财产品的旺盛需求。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锟鹏介绍,指数型理财产品具有风险分散性强、管理费用低、业绩稳定、策略简单透明、类型丰富等特征。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其主要差别体现在投资标的与组合构建、风险暴露与管理方式、收益预期与波动特点等方面。例如,指数型理财产品按指数编制规则复制成分股权重配置,组合固定,而其他产品选择更灵活,可主动调整。 在推动理财资金入市方面,马锟鹏表示,指数产品正逐渐成为权益市场的主要力量。指数型权益类理财产品投资策略清晰透明、布局灵活、分散性好、管理费用低,是理财资金入市的较好切入点。理财公司发展指数型权益类产品具有优势,可以发挥自身的成本优势,在投资策略上做出优化,获得更多的策略优势。 然而,无论从产品端还是资产端来看,银行理财在权益方面的配置占比仍然不高。《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9.95万亿元,但其中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仅为0.06万亿元。理财产品资产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为0.83万亿元,占比仅有2.58%。 为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1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事实上,鼓励银行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并非首次被提及。2024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就已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