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下简称“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第一次专题推进会。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截至2024年底,各地、各中央企业在深化提升行动中的主体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70%,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镇在会上强调,2025年是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各地、各中央企业应原则上争取在前三季度基本完成既定任务,最后一季度则进行全面扫尾提升。对于重点难点任务,要提前安排,绝不能将难啃的骨头留到最后。 自2023年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众多地方和中央企业已形成了一系列改革亮点、特色经验和标志性成果。李镇表示,要乘势而上,持续深化改革,将已形成的优势和蕴藏的潜力转化为收官之年的胜势,使高质量完成的成果更加显著、含金量更高。 首先,在功能使命类任务方面,要进一步突出“国之大者”,更加有力地服务国家战略。李镇指出,在科技创新上,要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成果;科技领军企业应牵头推动重大攻关,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抢占技术制高点,形成更多“国之重器”和“撒手锏”;同时,要密切跟踪重要领域的技术创新,特别是抓住AI快速发展的机遇,落实好“AI+”专项行动,发挥引领作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更加注重通过自主内生培育、战略联盟、股权合作、打造投资平台等多种模式推进;要加快发展未来产业,主动在“未来竞技场”中竞胜;链长企业要在强链补链上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从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该公司以“+物流”方式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物流+”角度推动产业集群的延伸与应用。而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则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公司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通过投资与资本运作相结合,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等布局,力争在2025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在2022年基础上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 其次,在体制机制类任务方面,要继续突出形神俱备,在提高精准度、适应性上求突破。李镇举例说,对于动态优化“前置事项清单”、建立“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显著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和取得实效、推进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健全覆盖各层级责任追究体系等重点任务,要对标先进经验,努力提升质量,特别是要使这些改革举措与企业的不同层级、类型以及功能使命精准契合、动态适应,并完成中央方案要求的覆盖面,这将是深化提升行动重要的共性标志性成果。 最后,李镇强调,要及时将成熟经验做法制度化、长效化。制度建设是改革的一条主线,制度化是巩固改革成果的关键手段,要着力推动改革成果转化为相关制度。 对于2025年的工作,李镇特别指出,中央企业要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扎实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差距大的要加大力度,力争完成预期目标;地方国资委要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在本地形成更多发挥支柱作用的实体企业;目前部分地方尚未建立“两非”“两资”退出绿色通道,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快建立;东北地区、对口合作机制相关地区和相关中央企业要积极推进新时代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各项任务的落地见效。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