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并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以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即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这一战略部署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研究建立了“超长期国债+超长期贷款”服务模式,以高效支持“两重”建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与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超长期贷款的“超长期”特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与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匹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指出,超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些建设项目普遍具有建设时间长、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但投资收益有保障的特性,且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安全效益突出。“两重”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项目完全符合超长期贷款投放的要求,通过超长期贷款的支持,可以确保这些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 根据《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5年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800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同时,还要求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高质量推进“硬投资”项目的谋划实施。这一举措无疑将为“两重”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动力。 对于金融监管总局研究建立的“超长期国债+超长期贷款”服务模式,明明认为这是一种创新金融模式,旨在高效支持“两重”建设。超长期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分配给地方政府或相关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提供基础资金支持。而超长期贷款则由金融机构提供,与国债资金形成组合,根据项目的资金缺口和建设进度提供配套资金。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合理搭配国债和贷款资金,更好地匹配项目的建设周期和资金需求节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王青预计,超长期国债的具体投向将有所优化,将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强化项目评估,更大规模地引进超长期贷款配套资金,放大超长期国债的杠杆撬动效应。这将有助于推动“两重”建设的顺利进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明明还表示,超长期贷款配合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长期资金需求问题。这种资金搭配方式可以避免因资金期限错配导致的项目中断或资金链断裂风险。此外,超长期贷款还能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机构对长期项目的融资支持,并为金融机构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这将有助于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