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好房子”概念写入其中,明确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这一举措标志着住房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从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有没有”转向追求更高品质的居住体验“好不好”。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需求的升级,对住房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升。为此,多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强对“好房子”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为了明晰“好房子”的定义,相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强调其建设方针。2024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参观调研中国建筑科技展时,就强调了要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国建造,着力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也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还要结合城市更新,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当前,“好房子”标准规范的确立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标准。同时,北京、杭州等城市也相继出台政策,明确“好房子”建设标准和要求,开展“好房子”建设试点工作。 以杭州市为例,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三部门近日印发了《杭州市进一步开展住宅品质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提高住宅品质,推动住宅开发建设从“规模型”向“品质型”转变。同时,还发布了《杭州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一系列技术标准,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山西省也推出了《山西省推进“好房子”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要推动“好房子”试点项目建成交付,示范引领效果作用凸显,并逐步完善“好房子”配套支持政策,更好释放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在推进“好房子”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政府不仅注重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还通过优化土拍规则、改善土地规划设计条件和套型要求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房企打造更优质的产品。同时,还在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为企业等主体建设“好房子”带来更大动力。 “好房子”的建设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需求,还释放出了扩内需、促消费的巨大潜能。高品质的项目入市支撑了新房价格的回稳,激发了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成为稳定楼市的有生力量。同时,“好房子”标准的提高也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为房地产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好房子”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也要注重成本的控制和营商环境的打造,确保“好房子”的总体成本不会上升,让更广泛的人群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居住体验。未来,随着“好房子”标准的不断完善和产品创新设计的空间扩大,房企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细节,将“好房子”标准和各地土地规范优化标准对接,促进技术升级和行业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