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第65个世界气象日如约而至。中国气象局与中国气象学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了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并在此次活动中隆重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全面展示了我国在气象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 此次入选的“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堪称气象科技领域的璀璨明珠。其中,天气气候一体化的全球和区域大气模式原型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气象模式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首次实现全球气候预测,为气象预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自主发展的中国气象局区域化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的率先建成,则提升了我国在化学天气预测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融合深度学习、物理约束和数值模拟的一体化台风强度预报方法取得新突破,为台风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气象局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实现国产替代,彰显了我国在气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实力;原创架构天气预报AI大模型实现业务化,标志着人工智能在气象预报领域的应用迈出了坚实步伐;第一代“全链路”空间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建成,为空间天气的预测提供了全面支持。 同时,云微物理方案的改进及在天气与气候模式中的应用,为气象模式的精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跨异构超算的全球公里级气候海洋模拟:LICOMK++性能可移植与科学试验双突破,展示了我国在高性能计算和气候海洋模拟方面的先进水平;揭示东亚旱涝事件驱动新机制提升多时空尺度预测技巧,则为东亚地区旱涝灾害的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项评选工作由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牵头组织,成果涵盖了数值预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气象卫星、气候变化等多个重点领域。自2024年首次发布以来,“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不仅及时反映了我国气象科技领域的前沿和最新进展,还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可以预见,这一荣誉将进一步激励气象科技创新,推动我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