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其对伊朗的经济封锁计划,其中切断伊朗原油出口成为其核心策略之一。近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中国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及华瀛(惠州大亚湾)石化码头仓储有限公司实施制裁,理由是两家公司购买了伊朗原油。据悉,山东这家企业购买的伊朗原油数量高达数百万桶,价值约5亿美元。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强调,此轮制裁是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施压行动的一部分,旨在将伊朗的石油出口,包括对中国的出口,降至零。 美国白宫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的一次重大挑战。通过将制裁的矛头对准中国企业,美国试图以此威胁任何与伊朗进行合作的中国企业,使其面临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的风险。对于具备一定规模、涉及国际业务的中国能源企业来说,美国的制裁无疑是一记重拳,使得它们在与伊朗的能源合作中面临更高的风险。 然而,中国对于美国的制裁行动并未选择屈服。中国外交部重申,中方一贯反对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并呼吁美国停止干扰和破坏中伊的正常商贸合作。外交部还强调,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一表态显示,中国并不会因为美国的制裁威胁而主动停止与伊朗的合作,坚决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的同时,美国也并未放弃与中国进行对话的努力。近日,一架美国专机直飞北京,蒙大拿州共和党参议员戴恩斯抵达中国进行访问。作为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后首位访华的美国议员,戴恩斯的此行无疑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据分析,戴恩斯此行很可能是与中国就关键问题进行谈判,尤其是围绕中美关税问题进行磋商。当前,中美之间存在爆发新一轮贸易战的风险,但双方都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和谈判空间。戴恩斯的访华之行如果顺利,或许能够为中美化解贸易摩擦创造条件,甚至可能成为其他美国重量级人物与中国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推动中美对话的深入发展。 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欢迎,强调包括国会议员在内的美国各界人士访华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可以看出,中国对于与美国的对话持开放态度,愿意通过协商来解决两国的摩擦和分歧。在未来的中美关系中,对话和合作仍将是主流,而制裁和威胁则无法阻挡中美两国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与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