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贸易急冻:关税阴云下全球供应链濒临断裂 Vizion分析师指出,托运人行为模式呈现“抢跑后急刹”特征:为规避预期关税,企业曾在2024年末至2025年初加速向美发货,导致3月预订量较1月峰值下降20%(但仍高于2024年同期30%)。然而,随着4月关税不确定性加剧,全球托运人紧急叫停运输计划,导致海运预订系统全面冻结。这种“前瞻性物流情报”的失效,标志着传统贸易预测模型在极端政策环境下的失灵。 更严峻的是,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反制措施目前处于90天暂停期,但托运人已陷入“高度不确定”的决策困境。Vizion警告,2025年剩余时间或将持续波动,需求震荡、订单模式加速重构与采购策略调整将成常态,全球供应链面临系统性重构压力。 农业危机再现:大豆出口崩塌威胁农民生计 中国市场的剧烈波动成为导火索。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企业上周从巴西抢购至少240万吨大豆,相当于中国月均压榨量的三分之一,采购规模与速度均创纪录。此前,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但巴西大豆价格回落与中美关税升级,促使中国进口商迅速转向。美国大豆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农业损失达270亿美元,其中71%与大豆相关,特朗普政府曾动用230亿美元农业补贴缓解冲击。 历史教训与现实困境交织。拉格兰指出,约50%的美国大豆依赖出口,而中国进口量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总和。巴西、阿根廷等替代供应国的崛起,正加速重构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大豆主产州仅伊利诺伊州和明尼苏达州支持哈里斯,其余均倒向特朗普,此次危机或加剧农业州对贸易政策的反思。 结构性风险升级:全球贸易体系面临重构挑战
未来展望:不确定性中的生存博弈 对于依赖全球化分工的经济体而言,如何在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构建弹性供应链、推动技术创新与多元化市场布局,已成为关乎存亡的战略命题。而美国“关税武器化”的终极代价,或将是全球贸易体系信任基础的永久性损伤。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