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资管新规落地以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犹如破茧之蝶,迎来了全新格局。各类金融机构携手共进,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子赛道如同璀璨星辰,共同构筑起“大资管”的宏伟版图,步入稳健有序的竞争新阶段。近日,在“普益标准财富论坛”上,信银理财总裁董文赜以其深邃的行业洞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银行理财发展的壮丽画卷。 回望2018年至2024年的辉煌历程,国内资管规模从124万亿稳健攀升至149万亿,复合年增长率达3.1%,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愈发举足轻重。银行理财,作为资管行业的重要支柱,在强监管的指引下,自2019年扬帆起航,历经净值化转型的波折,却始终稳步前行。面对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银行理财成功跨越四轮市场波动,市场规模在震荡中不断壮大。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已达29.95万亿元,年内一度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较2019年增长28%,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韧性。 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管理的广阔舞台上,银行理财同样大放异彩。2024年,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多元资产投资,为实体经济注入了约21万亿元的活力资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理财投资者数量激增至1.25亿个,同比增幅高达9.88%,全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099亿元,平均收益率稳定在2.65%,吸引力持续攀升。众多理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投身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建设之中,信银理财更是创新推出“金融+慈善”模式,发行慈善理财产品,余额突破百亿元,2024年捐赠近500万元,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银行理财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当前,金融行业调整周期与“低利率”时代交织,资产荒加剧,固定收益类理财收益下行趋势明显,给银行理财的传统经营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董文赜指出,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需打破固有思维,以稳固固收投资为基础,加速构建多资产多策略组合投研体系,培育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投资者需求日益多元化,资管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公募基金的后来居上,凸显出银行理财在产品同质化、投资服务能力方面的不足。董文赜强调,银行理财亟需从“牌照竞争”向“能力竞争”转型,提升投研实力与陪伴式服务水平,以“多资产多策略组合投资+投资顾问服务全程陪伴”的双轮驱动策略,赢得市场的青睐。 尽管资管市场竞争激烈,但银行理财凭借其客户、投研、渠道、牌照等多方面的优势,依然是固收类产品的重要提供者。董文赜分析指出,从客户偏好来看,银行理财作为储蓄资金向资管产品转化的首站,多数理财公司顺应客户需求,以低风险、低波动产品为主,截至2024年末,二级(中低)及以下风险等级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近96%。在投研层面,母行资源为银行理财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筑牢了根基,部分理财公司已具备固收多资产组合管理能力。渠道方面,母行渠道主导产品代销,同时积极拓展行外渠道,固收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牌照优势则使银行理财拥有全品类资产配置平台,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突出。 面对固收类资产收益下滑、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董文赜认为,理财机构应积极响应“理财资金入市”政策,大力发行含权类产品,推出多种“固收+”理财产品,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丰富产品体系,致力于成为含权类产品的重要市场力量。在稳健与多元的发展道路上,银行理财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