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奶业大会上,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直言,我国奶业正面临自2008年以来最大的挑战。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的数据支持,他分享称2023年生鲜乳量过剩超过200万吨,行业亏损面超过80%。在这场行业寒冬中,即使是连续5年保持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的新希望乳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新希望乳业,这家脱胎于新希望集团的乳业公司,近年来在奶业市场上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增长态势。然而,面对行业整体的困境和负债高企的现实,新希望乳业也显得力不从心。尽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9.87亿元,较2022年增长9.80%;归母净利润为4.31亿元,增长19.27%;但并未达到此前定下的增长目标。 新希望乳业的核心产品是巴氏鲜奶,通过深挖有机鲜牛乳市场,逐渐辐射到风味乳、常温奶领域。然而,由于“鲜活有机乳”对原料、仓储、物流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新希望乳业的营业成本也显著上升。报告期内,该公司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的营业成本高达70.03亿元,同比增长7.08%,光是运输费用就花费了7.27亿元。高额的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使得新希望乳业的净利率常年不足4%。 除了盈利压力,新希望乳业还面临着负债高企的难题。早在2015-2017年,新希望乳业的营收还不足50亿元,净利不到3亿元,但资产负债率就已经达到70%左右。上市后,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2019-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一路走高,尤其从2021年起,新希望乳业的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在行业中高居榜首。 新希望乳业的高负债率与其扩张战略密切相关。作为一家区域乳企,新希望乳业希望通过“买买买”的并购方式布局全国。然而,这种扩张方式也带来了产能管控难题。根据财报,2023年16家子公司的实际产能仅为设计产能的76.24%,仅有6家子公司达到了设计产能要求。 面对行业困境和自身挑战,新希望乳业开始调整战略焦点。2023年5月,新希望乳业发布全新五年战略规划,称其将坚持以“内生增长为主,并购为辅”。同时,该公司计划推动规模复合年均双位数增长,并将负债率降低10个百分点。这一战略调整表明,新希望乳业开始更加注重内生增长和质量控制。 然而,即便新希望乳业开始转向内生增长,其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容忽视。一方面,低温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低温冷冻技术的升级和国内物流效率的提升,新希望乳业保有的“新鲜优势”正在不断被全国性大型乳企威胁。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呈现出来的信号是性价比越来越重要,而新希望乳业的产品定价相对较高,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仍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新希望乳业还遭遇监管处罚。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财政局的一份处罚通知揭露了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被层层转包的情况,其中涉及的安徽新希望白帝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希望乳业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最终被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这一事件无疑也给新希望乳业带来了额外的负面影响。 在种种危险的局面下,72岁的刘永好夫人李巍开始走向前台。她获任新希望服务的非执行董事,并频频走访新希望服务在各地的在管项目。仅仅3个月后,她又当选新希望乳业的非独立董事。这一系列举动无疑在向外界释放信号:面对行业困境和负债高企的现实,刘永好家族已经坐不住了。他们希望通过李巍的加入和战略调整来推动新希望乳业走出困境并实现新的增长。 能否在竞争越发激烈、性价比称王的市场中把低温业务推上一个新台阶并突破低净利、高负债的困境?这将是李巍进入董事会后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同时这也将成为外界观察刘永好家族动向的一个重要窗口。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