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参与主体提供更为便捷的操作环境,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相关政策进行了细致的调整与优化。 调整内容亮点纷呈:针对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反映的自有资金匹配压力大的问题,金融管理部门果断将申请股票回购贷款所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至10%。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最多可为回购增持实际金额的90%提供有力支持,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参与门槛,还极大地减轻了借款人的资金压力。 在风控要求方面,金融管理部门也展现了高度的灵活性。现在,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可以以其持有的其他股票进行质押,这一变化进一步降低了经营主体获取贷款的难度和成本。同时,金融机构在放款条件和担保要求上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政策还明确鼓励以信用方式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 对于部分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政策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和支持。这些银行可以通过与代理行合作的方式开展业务,贷款资金可通过代理行划转至相应账户,专门用于支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的回购增持行动。 目前,金融机构最长可按3年期限发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一期限与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的期限基本保持一致。 回顾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共同出台了《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这一通知引导了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提供贷款,专门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再贷款额度高达3000亿元,年利率仅为1.75%。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利率也按照优惠原则合理确定,原则上不超过2.25%。 据记者获悉,截至2024年12月末,金融机构已与超过700家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200余家已发布公告披露拟申请贷款上限超过500亿元,60%以上的贷款将用于回购。这些贷款均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保持在2%左右。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场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上限已超过2500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项工具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这充分体现了该机制的有效性、及时性和灵活性。它为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极大地提升了优质公司股票回购增持的能力和动力。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