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紧密结合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了全面、科学的基准。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涉及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远程通信技术、人机交互设计等多个产业链环节。《标准》的出台,无疑将为相关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养老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也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养老机器人等智能养老设备的发展,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例如,2021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了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其中包括大力发展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去年10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也强调,要引导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养老)和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聚焦养老服务消费需求,创新开发智慧养老新技术新产品。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和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养老机器人凭借其智能化、便捷化的特点,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养老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功能越来越丰富,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袁帅指出,个性化服务已成为养老机器人市场的重要趋势。未来的养老机器人需要具备更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虽然目前养老机器人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其普及程度,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成熟,养老机器人的价格有望逐渐降低,惠及更多老年人。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从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各企业研发、产品落地进度来看,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我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9亿元,未来五年将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29年,我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9亿元。 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X机器人”)总裁李博阳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了公司生产的EX仿生人形机器人。他表示,EX机器人的商业化场景之一就是居家养老服务。EX仿生人形机器人具备智能情感交互功能,能够通过对用户语言、表情、情绪的感知和识别作出正确反馈,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居家陪伴。 李博阳还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机器人的机械臂和灵巧手的灵敏度和精度日益提高,已经可以实现抓握、互动等功能。这意味着机器人可以更好地使用人类工具,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