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虚假“小作文”和非法荐股行为一直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侵害投资者权益,削弱市场公信力,是资本市场严打的重点。中国证监会对此高度重视,已将整治股市虚假信息作为规范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秩序和改善市场生态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大对网络非法荐股信息的监测清理力度,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 股市虚假“小作文”以其极强的迷惑性,通过伪造政策文件、研报截图、内幕消息等手段,在微信、微博、股吧、短视频等平台迅速传播,冲击市场情绪,引发股价波动。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编造虚假“小作文”的成本更低,内容更具迷惑性,传播速度更快,对市场秩序的扰乱更为严重。对此,中国证监会已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加强舆情监测和虚假信息查处,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主动回应和辟谣,并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提高投资者辨识力。 非法荐股行为同样屡禁不止,且形式多样化。随着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发展,非法荐股包装成“知识付费”形式,或通过与境外资金合作操纵市场,规避监管。一些不法分子甚至编造AI炒股的“暴富神话”,引诱中小投资者购买。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为了打击非法荐股行为,中国证监会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与公安、网信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压缩非法荐股活动的网络生存空间。近期,广东证监局就联合公安机关查办了一宗新型非法荐股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涉案金额约3300万元。 面对股市虚假信息和非法荐股的严峻形势,专家建议发挥多方合力,铲除非法行为的生存空间。首先,需要投资者提高辨别能力,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性投资理念。其次,公安机关和网信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将非法荐股和电信欺诈等同起来进行打击。同时,应大力发展公募、私募基金,让更多中小投资者通过机构间接持有股票,压缩非法荐股的生存空间。此外,还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完善资本市场法治基础,严打各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良好生态。 针对AI技术加持的新型非法荐股行为,法律、技术与投资者教育三方面需同时着手进行有效治理。法律层面应明确AI荐股行为的定性,技术层面应强化监测能力,投资者教育方面应加大相关案例的宣传力度。 在实践中,判断一些传播股市虚假“小作文”行为背后是否存在非法荐股、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确实存在困难。因此,有代表建议强化互联网非法金融活动治理,包括制定针对互联网平台金融信息内容治理的标准指引、出台责任清单、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完善监管协作机制、强化科技应用等。 综上所述,维护资本市场秩序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打击股市虚假信息和非法荐股行为。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投资者辨别能力、完善法律法规等多种手段并举,才能有效遏制这些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