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国有四大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2025年度春季校园招聘计划相继启动。然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招市场似乎弥漫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不少应届毕业生发现,银行招聘的“门槛”似乎更高了,招聘规模也出现了明显的缩减。 近日,四大行纷纷发布了春招公告,面向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毕业的境内外高校毕业生展开招聘。从招聘对象到岗位设置,再到报名时间,各项细节均一一公布。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招聘规模的缩减。据《金融时报》报道,工商银行2025年计划招聘人数仅为2024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农业银行也同样出现了大幅“缩招”。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招聘规模也较去年有所减少。 对于许多应届毕业生来说,银行一度被视为求职的“保底选项”。然而,今年却有不少地区的分支机构并未开放报名窗口。贵州的吴明就是其中之一,他遗憾地表示:“秋招的时候我投递了不少银行,但因为没有参加面试,现在国考没上岸,想当作保底选项的银行也没了。这次春招四大行在贵州都不开,我直接没有机会通过春招进四大行了。” 那么,为何银行春招会出现“缩编”现象呢?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这可能与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在疫情期间积累的经验有关。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许多传统银行业务被自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替代,减少了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银行也可能采取保守策略以应对潜在的风险,控制成本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然而,在整体招聘名额减少的同时,银行业招聘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传统岗位“过饱和”的同时,科技类岗位却逆势上升。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总行2025年度校园招聘计划中,科技机构的招聘人数远超非科技机构。工商银行也设立了200余个“科技菁英”岗位,旨在选拔产品研发、用户研究、大数据研究等领域的科技专业人才。 这种招聘新趋势不仅体现在校园招聘上,也延伸到了社会招聘领域。近日,成都银行就发布了高层次人才社会招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风险模型等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并提供了颇具竞争力的薪酬。其中,总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助理(人工智能方向)岗位的薪资可达70~80万/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业对于掌握新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大增。未来的银行员工不仅要了解金融市场,还要掌握数据处理、算法设计等技能。这也意味着,那些能够将金融知识与技术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综上所述,四大行春招“缩编”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银行业招聘市场的新变化。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银行业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愈发旺盛。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如何提升自己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他们在求职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关键。 |
说点什么...